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成都以改革创新引领城市未来
2017-09-27 22:40:05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成都头条 

不断增强城市改革驱动力

推动改革实践加快向改革红利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成都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战略导向、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系统谋划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从更宽领域激发创新活力,呈现出“全面启动、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推动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大势、统筹全局,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性、实践性、开拓性的新思想新论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经济治理现代化的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一个内涵丰富、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推进城市发展、抓好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制定政策、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的根本指引。

二是创新经济工作组织方式。创新过去以GDP为核心转向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核心,组织开展经济工作。以区域集中、产业集聚、开发集约为方向,着力引导不同区域产业的专业化集聚,推动区域产业差异化发展,着力构建“主题鲜明、要素可及,资源共享、协作协同,绿色循环、安居乐业”的产业生态圈。

三是创新生产要素供给方式。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把促进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围绕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促进新兴要素供给的结构性、制度性改革。

四是创新产业政策形成方式。针对产业、企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围绕人才、技术、土地、资本等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聚集,制定“产业新政50条”及8个配套政策措施,以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要素供给新体系吸引高端产业聚集,推动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五是创新产城融合布局方式。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基于城市资源环境禀赋,着眼可持续发展要求,按照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十字方针”,创新产城融合布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推动城市格局从“两山夹一城”拓展为“一山带两翼”,着力构建以龙泉山脉为中心,南北双向拓延、东西两侧发展的战略空间布局,推动城市发展进入“双城”时代。

六是创新产业推进发展方式。创新市县协同推进产业发展机制,更好地发挥政府服务产业发展的作用。市级层面侧重加强要素市场和营商环境政策体系建设,定期发布产业发展白皮书、蓝皮书,形成鲜明的产业发展导向。年初白皮书、年底蓝皮书,及时向社会、向企业提供成都产业发展的最新进展和政策措施,为关心成都发展、参与成都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参考依据和做好向导服务。

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

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对不跨区域或不需市上配套资源的项目,除国家和省有明确规定外,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一律下放到区(市)县,对总投资5000万元以下政府类投资项目,创新实行可研报告与项目建议书合并编制审批。大幅缩减政府核准投资项目范围,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累计取消、下放28项核准事项,需市级及以上核准事项累计减少31.3%。

积极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紧紧围绕“政府强服务、企业作承诺、过程重监管、失信有惩戒”的总体思路,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项目审批时限从197天压缩为60天。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探索混改、股改、转让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存量项目,推动政府优质资产转化为有效资本,形成“创新—受益—投资”正向循环。

本文共6页 123456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成都市发改委全面创新改革综合处课题组
点击阅读更多【全面改革创新】新闻
成都以改革创新引领城市未来
[下篇文章] 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候选名单公示 成都6个村镇强势入围
[上篇文章] 世界旅游组织大会成功召开 成都旅游走向世界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