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专家学者成都把脉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发展
2017-09-29 09:54:58  |  新闻中心 交通频道交通新闻 

“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建设和运营高速磁悬浮商业运营线,安全营运14年来,未发生过伤及人员安全事故,正点率达到99.9%。”中国工程院院士、铁道电气化自动化专家钱清泉28日在成都指出,随着中国高铁在国内的大规模应用,中国高铁的安全性、稳定性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2017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峰会开幕。 张浪 摄

《共建产业生态圈引领轨道交通新发展》2017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峰会倡议发布。 张浪 摄

当日,由《中国新闻周刊》等主办的“创新中国·产业生态圈的成都实践 2017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峰会”在成都市新都区举办。包括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国勇、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清泉在内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受邀出席,把脉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发展。

钱清泉介绍,中国不仅掌握了高速磁悬浮轨道系统的设计、制造技术,还申请了45项专利,实现自主维护与修理,未来应为600km/h运行速度的高速磁悬浮列车创造试验条件,以提升中国高速磁悬浮交通的国际竞争力。

“轨道交通的产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决定了这个行业集中度较高,目前全球六大跨国公司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指出,在中国,铁路部门和企业既是研发主体,也是市场应用主体,成都市场需求导致轨道交通装备多样化、个性化,需要有的放矢提升轨道交通装备的供给能力。

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国勇看来,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是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发展轨道交通应坚持市场经济规律,做好规划,绿色建园,协调发展,不能盲目发展。”李国勇指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水平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未来还应加强自主创新,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论坛期间,《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吕振亚代表与会嘉宾宣读《共建产业生态圈引领轨道交通新发展》2017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峰会倡议。该倡议呼吁各方携手努力,共建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为提升中国轨道交通产业国际竞争力贡献力量。

本文共1页 1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作者 贺劭清 岳依桐
点击阅读更多【轨道交通产业】新闻
专家学者成都把脉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发展
专家学者成都把脉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发展
成都轨道交通企业吸引全球“粉丝”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向世界
成都轨道交通企业吸引全球“粉丝”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向世界
金牛区做强轨道交通产业总部 科技引领筑牢产业之“基”
金牛区做强轨道交通产业总部 科技引领筑牢产业之“基”
[下篇文章] 第十四届四川电视节11月2日在成都开幕 现场追新剧看明星
[上篇文章] 电子科大“神秘”校友出资3亿元 为母校捐建大楼宣邦楼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