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17天后的11月29日,17岁的简阳高中生罗地鹏终于在重症监护室苏醒了过来,看到许久未见的父母出现在病床前,他喊不出声,只能激动地扭了一扭身体。11月11日晚,罗地鹏因为感冒被同学送到简阳当地医院,谁也没想到,这场“小感冒”却急速恶化为重症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征等病症。“他已经被治好了60%-70%,虽然还没完全脱离生命危险,但目前生的希望大于死的可能。”四川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中心主任黄晓波说。
让罗地鹏陷入重症的始作俑者,正是他感染的MRSA(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此前媒体和网络的表述中,罗地鹏感染的MRSA被形容为“超强细菌”,由滥用抗生素引起,一度引发舆论恐慌。“MRSA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可防可控可治。” 黄晓波特别向成都商报辟谣。
终于苏醒
一场“小感冒” 简阳少年生命垂危
曾经每个周日的下午,罗地鹏都约定和远在广东务工的父母打一通长途电话。11月7日正值周二,母亲张秀清却在计划外的这天收到了儿子的来电:“妈妈,我感冒了。”那时候张秀清还一边安慰儿子,一边叮嘱他如果吃了药没什么事就赶紧回学校。
病来如山倒。11月12日上午,罗地鹏的班主任、舅舅分别打来的电话,让张秀清担心不已:“情况有点严重,已经吐血了,现在重症监护室,生命很危险。”12日当晚,张秀清请老板帮她订了飞机票,抵达双流机场后又直奔简阳。这是张秀清第一次坐飞机。
11月13日,罗地鹏的父亲罗贵甲也赶回简阳,听说病情无法得到控制,他已经做好回家为儿子办后事的准备。飞机降落双流机场后,罗贵甲直接与转院到成都的儿子会合。此后,张秀清和罗贵甲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可以见到儿子,虽然儿子在昏迷中什么也听不到,他们依然鼓励儿子,告诉他一定要坚持。有时候张秀清会拿出手机,找到同学们给儿子的祝福、留言,读给儿子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