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成都获批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为中西部地区唯一
2018-01-12 23:18:26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政务信息 

昨日,记者从成都市发改委获悉,近日成都市成功获批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信用示范城市。

这次圆满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人民银行等多个国家部委联合专家组的考核评估,跻身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离不开成都市多年来的不懈奋斗。记者了解到,成都市自2015年成为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以来,不断推进“三项基础建设”、统筹实施“三大示范工程”、全力打好“三套组合拳”,城市信用体系建设初见成效——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去年成都市新登记市场主体46.4万家、增长42%;开发多元化的“信用+”融资产品,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信用行业已逐渐成为成都市新经济的重要业态,目前成都市已有5家征信企业,10余家信用评级机构……可以说,“诚信成都”品牌初步形成,正作为天府文化的重要内容,成为成都市展示城市气质一张重要名片。

推进“三项基础建设”

全力筑牢信用基石

据了解,近年来,成都市不断推进“三项基础建设”,全力筑牢信用基石。

具体而言,系统谋划“顶层设计”,加强信用政策引领。成都市出台了《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作为成都首部社会信用专项规划,为成都市未来五年信用体系建设描绘了清晰的蓝图。在此基础上,出台了贯彻落实该项规划的信用工作方案,并制定了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创建工作的两年目标、十大任务和三个保障,形成创建工作整体合力。

全面夯实“数据基础”,推进信用信息共享。记者了解到,成都市建成了全市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有效打破信息孤岛。截至目前,共归集全域成都240余万户法人主体、4000余万条法人和4.1万重点人群的信用记录,日均访问量达1.2万余次。同时,稳步推进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逐步实现“老码”向“新码”的过渡。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发放统一社会信用代码66.4万个,存量代码转换率达100%。为加强信息公开,成都市还建立“7日双公示”工作长效机制,及时归集和披露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

不断完善组织保障,强化信用体制建设。据了解,在成立73家市级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基础上,成都市还在2016年正式成立了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负责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建设、运行和维护,依法依规对全市相关单位采集的公共信用信息进行归集、披露、使用、推送。同时,成立专项工作组,推动重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本文共3页 123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徐璨
点击阅读更多【社会信用】新闻
成都获批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为中西部地区唯一
[下篇文章] 武侯区构建“三水环抱、三轴支撑、三心引领、多点带动”的空间结构
[上篇文章] 成都加快推进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空港新城建设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