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记忆犹新的一次是在小区派件时,有位大姐不顾小区规定,取件时硬要从收件室后门翻阳台栏杆进来取件,但当时小区明文规定不允许从这里进入。我阻止那位大姐后,她就站在门口骂我。但我不敢和她吵。如果她投诉,我一天的件都白送了。”
薛向兵沉默了大约一分钟后,又笑了起来,“但最后因为我主动给这位大姐把大件送到她收件地址外的其他地方后,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好了。现在,她有快件都通过我来收寄。”
薛向兵告诉记者,自己通过主动和客户维护关系,目前已经发展了很多寄件客户,收入比之前提高了不少。而这背后,是他一次又一次的忍耐和主动与客户沟通的结果。
一辆三轮车
撑起一家八口的生活
全年基本无休,同时,每天工作约15个小时,你是怎样坚持下来的?“我只有高中文化,起点低,工作辛苦,但这是目前最好的选择”,薛向兵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要照顾4个老人,自己还有两个小孩,“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
到达驿站后,薛向兵一边搬运快件一边向记者介绍,这个驿站是中通网点授权,由他自己经营打理的,主要是寄放每天的快件。另外也可存放其他公司没派送出去的快件,每件收取0.3元左右的寄存费。这些收入加上派揽件的收入,薛向兵每个月的收入可达15000元,除开驿站经营成本后,剩余1万元左右供一家大小开销。
薛向兵告诉记者,快件到达后会挨个给收件人发短信,每天一条,直到取件人将快件取走。2时40分左右,第一个小区的派件已全部放进驿站,随后赶往两公里外的下一个小区派件,将三轮车停在地下停车场后,他将快件仔细摆放在手推车里,每一件的收件地址都要再核实一遍,避免送错。大约3时10分,小区的快件分别放入两个驿站后,薛向兵开始派送散件。
下午的散件较上午少了一些。对周围环境熟悉的薛向兵沿途配送了菜市场、加气站、学校、小区商铺等地方。送完后,他还收取了几个散件,此时,已接近下午4时。
薛向兵将沿途收到的快件装好后,往自己的驿站出发,到达驿站后,连水都来不及喝一口就开始收寄件录入系统的工作,“6点左右还要赶回龙泉网点,将收件打包发出”,薛向兵说,“等到当日揽件打包送往运转中心后,我还要回到驿站等客户取件、寄件,一般要忙到晚上10点才能回家。”
“第二天小孩要上学,等我到家,老婆和小孩都睡了,早上我出门时他们都还没起床”,薛向兵感慨道,“虽然每天都回家,但见到他们的时间却很少”。
在跟随薛向兵的一天里,记者体验到快递员的工作不仅辛苦,同时也非常繁琐。而就是这样一群人,每天奔波于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小心翼翼且忙碌地重复着相同的工作。每一次服务后,他们希望得到的是社会更多的尊重和认可。
同步播报
促进快递员 就业稳定
专家呼吁:多关注快递员的生活
2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快递暂行条例》,这是快递业首部行政法规,《快递暂行条例》实施后,行业关注的快递车辆通行难、企业用地难等问题都有望得到缓解,进一步减少快递员末端配送的阻力。
自2007年以来,我国快递业由小到大,发展迅猛,2017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超过400亿件,十年间年均增幅42%。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快递业的发展离不开万千快递员在背后的默默付出,快递员队伍的稳定直接影响着快递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快递员面临压力大、从业环境有待提升等问题,造成了快递员较高的流动性,部分网点快递员返岗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快递行业的稳定发展。
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邓湘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服务行业向来比较辛苦,尤其是快递行业。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发展迅速,社会对快递的需求日益增加,相对于其他行业,快递员依旧以体力活为主,在大部分消费者认同快递员工作的情况下,依然存在“社会认同感低”的问题。
他认为要改善目前的现状,让快递员更好地融入社会,可从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工作。首先,行业应成立相关协会,通过协会对快递员的生活进行关怀,让社会更好地认识并理解快递员的工作。另外,快递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关心与关爱,积极处理快递员在工作期间遇到的问题等。
四川省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给予快递员更多的关怀”,要强化基层员工的权益保障,改善一线工作环境,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提升社保等基本权益保障水平,提高职业发展保障。同时,该负责人表示,还将引导企业进一步提升设施设备智能化水平,进一步减少快递员的体力活,使末端派件更加智能化。
成都商报记者 费成鸿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