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在刘家大院,根据不同的场地和表演要求,备有两条九节长龙和一条19节的长龙,成立了刘家男子龙、刘家女子龙、刘家娃娃龙和板凳龙等几支专业舞龙队伍。
修缮提升
再现客家人的生活
“舞龙是刘氏家族的传统,也是客家的一种精神图腾,现在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刘大盆介绍说,舞龙是有着复杂技艺的活动,特别是龙的制作工艺很考手艺,以前扎龙都是用竹子作龙骨,麻布作撑皮,一旦下雨麻布被浸湿,对舞龙的人来说就相当重,舞起来也特别困难。现在就改用铁丝作骨,布料为皮,既方便保存,也不用担心龙身过重了。
据介绍,目前,刘氏家族成立了“宗亲联谊会”,每逢过年过节都会举行舞龙活动,平时分散在各地的刘家后人都会赶回来,以祭祖、舞龙等形式传家风、诵家训。
“刘家龙、刘家大院,是我们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点。”何旭介绍说,刘家龙为省级非遗项目,刘家大院也是市级古村落,前不久由市、镇两级共同拨款对刘家大院和刘家宗祠进行了修缮提升,现在刘家祠堂内设有客家文化馆、农耕文化馆等等,游客们可以感受客家生活以及客家传统耕作方式,体验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