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西南交大教授邹喜华:来蓉二十年 致力打破新一代通信瓶颈
2018-06-28 13:23:13  |  新闻中心 成都教育教育新闻 

师者

到中学“开讲”

科普通信知识

德国洪堡学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四川省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十佳教学新秀、十佳优秀党员、援藏志愿者……尽管邹喜华的身上有着许多的“头衔”,但是一线教学与人才培养始终是他的日常工作重点。

无论节假日,在没有出差时,他都会在早上8点30左右,走过校园来到自己位于实验楼的办公室。他对每一位学生都悉心培养,倾注大量心血。他还注重将前沿应用研究与课程、实验教学、课外科创相结合,先后主讲《光纤通信》、《现代半导体器件》、《微波光子与光网络(英文)》课程,以及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科创竞赛。

此外,他还会尽量挤时间,到学校去做讲座。他把讲台“搬到”大学、中学,讲通信的基础知识、中国通信的发展。“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到大学、中学去开讲座,比如七中育才中学,就是想普及更多的通信知识,把科学研究精神传递下去。”

无论是作为科研工作者,还是大学教授,邹喜华从来没有停止过创新的步伐。“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多一点,争取做得更好一点,为通信事业作出更多贡献。”他说。

创新

光载无线技术

保障高铁高效和安全

武汉站、咸宁站、长沙站、衡阳站、广州站……在信息光子与通信研究中心的实验室里,一排排列整齐的服务器上贴着这些站点的名字,宛如武广高铁的现场。

邹喜华团队运用光载无线技术,实现了350km/h高速铁路场景下高达500Mbit/s的单信道速率(后续可进一步超过10Gbit/s),能够有效保障可靠的高铁车地无线调度和日益增长的高铁乘客视频和娱乐需求。同时,他们研究铁路通信信号系统体系,搭建了网络统一安全管控平台、故障安全预测预警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对高铁通信和信号进行安全监测和管控。

邹喜华介绍,光载无线技术作为融合光纤通信、无线通信优势的新兴技术,既能满足爆炸式增长的信息容量需要(譬如当前一根光纤可以承载560Tbit/s,可同时满足整个成都市人口35Mbit/s的网络接入速度),也可以随时随地灵活通信。“这些成果将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大容量、灵活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促进互联网+的智慧生活模式。”

在他看来,通信领域的积累和成果与成都良好的创新氛围、西南交通大学一流的创新平台分不开:信息光子与通信研究中心建有“现代交通通信与传感网络”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光信息传输处理与传感应用”国家创新引智基地,已经成为国内外微波光子学、新一代光通信研究高地。

“光载无线技术、核心光子滤波器、微波光子检测、高速相干光通信等技术有很多优势,也有很多新的尝试。”邹喜华说,成都良好的创新氛围、科学研究环境,也是成都通信产业乃至整个电子信息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成都,对你说

通信,指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在从事通信研究的近二十年,我认识到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一体两翼。在从事科技研究的同时,普及更多科学知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作为一名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应有的社会服务责任和义务。正如通信一日千里向更高效、更高速发展,希望自己能为成都创新土壤的培育添砖加瓦。

本文共2页 12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成都日报
点击阅读更多【蓉漂】新闻
“助力未来之路 引领梦想起航”2021在蓉港澳台侨大学生求职培训分享会在成都举行
比利时“蓉漂”巧克力工匠汤姆:愿架起比中文化交流的“甜蜜”桥梁
比利时“蓉漂”巧克力工匠汤姆:愿架起比中文化交流的“甜蜜”桥梁
丹尼尔:“不走寻常路”的保加利亚“蓉漂”理发师
外籍“蓉漂”青年:“生活在成都,我感到十分幸运”
外籍“蓉漂”青年:“生活在成都,我感到十分幸运”
“成都人才新政”实施近两年27.5万“蓉漂”在成都扎根
“成都人才新政”实施近两年27.5万“蓉漂”在成都扎根
2018“蓉漂”人才荟走进北京系列活动在京举行 线上线下合力吸引大批名校生
2018“蓉漂”人才荟走进北京系列活动在京举行 线上线下合力吸引大批名校生
“诸葛创意集市”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西区开肆
西南交大教授邹喜华:来蓉二十年 致力打破新一代通信瓶颈
西南交大教授邹喜华:来蓉二十年 致力打破新一代通信瓶颈
[下篇文章] 成都传媒集团庆祝建党97周年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交流座谈会昨召开
[上篇文章] 郫都一中打造高中教育创新发展的范本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