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新都区抢抓军民融合新机遇 打造西南百亿级智能再制造产业
2018-12-10 23:28:23  |  新闻中心 工业园区园区动态 

政策支撑

联合院士团队深化军民融合

打造“百亿级智能再制造产业”

“目前,全国工程机械保有量720万台,四川有23万台,成都地区每年新增工程机械约5000台,二手工程机械每年交易量约为4000台。”在分析鹏程集团旗下汽修公司数据时,筹备团队嗅到了新的商机,“四川有着独特的地理和人文因素,工程机械使用年限很短,新机一般1-5年则会更换,机械淘汰率高,旧机数量日益增大,旧机再制造行业有很大的市场。”

一次偶然的机会,筹备团队接触到国内再制造行业顶尖团队。团队带头人徐滨士是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表面工程学科和再制造工程学科的倡导者和开拓者之一,也是现任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被誉为“中国再制造之父”。

“再制造就是让旧的机械设备重新焕发生命力的过程。”经过多次接触,筹备团队了解到,再制造是一种对废旧产品实施高科技修复和改造的产业,除了利用增材技术进行尺寸恢复之外,还在性能提升上进行增强,经过再制造的产品,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甚至会超过新品。

看着《中国制造2025》提出: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实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在役再制造,推进产品认定,促进再制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以及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等14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循环发展引领行动》的通知,支持再制造产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推进“军促民”再制造技术转化,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与规模。筹备团队觉得,这是时代的机遇,也是民营企业的挑战。带着满腔热忱和详尽的合作协议,筹备团队先后6次到北京拜访徐滨士院士,深入交流合作细则。

就在不久前,筹备团队与徐滨士院士签署了《创新发展再制造技术与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同时,还与中国陆军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签署《“军民融合”战略合作协议书》。双方将共同规划,在西南地区打造一个集再制造实验室、再制造生产产业、再制造产品交易平台、科普实验实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百亿级智能再制造产业”。产业将联合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等高校,创建院士工作站以及一个西南智能再制造工程技术实验室,为徐滨士院士技术转化及落地提供强大支撑。该技术将使用探伤检测、等离子熔覆、激光熔覆等核心技术,用移动式方舱组建移动工厂,为客户大型设备的关键核心部件提供再制造现场服务。并为客户提供检测、维修、再制造、销售、售后、仓储、寄售等一系列解决方案。同时,将建立一个工程机械的新设备、再制造设备、二手设备及零配件的网上交易平台和大数据平台。

“再制造是制造产业链的延伸,属先进制造和绿色制造。”随着合作协议的签订,一项项具体事项正在逐步落实。“中央、省、市一条条‘真金白银’的政策举措出台,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信心和决心。”刘茂元说。

本文共2页 12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李萌
点击阅读更多【军民融合】新闻
新都区抢抓军民融合新机遇 打造西南百亿级智能再制造产业
四川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成果转移转化办公室在成都成立
西南技术与军民融合产权交易中心在双流挂牌
盛毅:成都科学城要成为军民融合示范
成都日报评论员尹婷婷:“一矛一盾”的 成都实力
成都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构建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成都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构建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紧抓军民融合发展机遇 四川上市公司积极行动
海特高新董事长李飚: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
[下篇文章] 青年学生群体防艾 同伴教育更有效
[上篇文章] 成都大学3个对外合作办学指定合作院/系授牌成立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