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蝶变大凉山:教育扶贫托起彝区新希望
2019-01-17 20:52:34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蓉城百态 

“钢梯和索道修好后,许多游客来到‘悬崖村’旅游,村里娃娃看到游客热情大方懂礼貌,还可以用普通话帮助父母和游客交流。”四川省人大代表、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吾木牛17日在四川省“两会”期间分享了被称为“悬崖村”的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的新变化。

为让民族地区幼儿过好“通用语言关”,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四川省2015年8月在凉山州率先启动实施“一村一幼”计划,一个村设立一个幼儿教学点,免费提供双语学前教育。一年以后,“悬崖村”的幼教点正式投入使用,一位嫁进“悬崖村”的大学生媳妇当起了孩子们的启蒙教师。

“过去山上的村民需要顺着落差800米的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才能下山,大家和外界接触少,孩子上小学前都是父母去哪里,他们就跟去哪里。”阿吾木牛回忆,幼教点刚成立时,村中家长对幼儿教育并不理解,需要工作人员反复劝说,才愿意把孩子送到幼教点学习。

“悬崖村”幼教点。 钟欣 摄

曾经“悬崖村”只能靠光伏工程供电,电力不稳定,电能质量差。藤梯换钢梯后,64根电线杆和37座输电塔也在悬崖“落地生根”。得益于稳定的电源与4G网络覆盖,“悬崖村”幼教点开通了远程教育平台,大城市幼儿园的教学课可以在“悬崖村”幼教点同步播放。

“孩子在幼教点学普通话、唱歌、跳舞、算术,不仅语言上有所进步,思维方式、待人接物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阿吾木牛介绍,“悬崖村”家长看到了孩子进入幼教点学习的变化后,开始主动把孩子送入幼教点,目前已有30名适龄儿童在此学习。

本文共2页 12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作者 贺劭清
点击阅读更多【悬崖村】新闻
凉山昭觉县“悬崖村”小学开学:知识“天梯”铺就成才路
蝶变大凉山:教育扶贫托起彝区新希望
蝶变大凉山:教育扶贫托起彝区新希望
[下篇文章] 清华大学推出工科发展计划:2020年整体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上篇文章] 简阳医生汪辉德“援非”两年救治患者1800余人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