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5万游客小长假期间领略成都博物馆“餐桌上的文化之旅”
2019-05-05 10:46:18  |  新闻中心 旅游频道成都旅游 

“五一”假期,正在成都博物馆举办的“食为天——餐桌上的文化之旅”等展览迎来了5万游客。此次展览以122件(套)文物精品和丰富的图文资料,勾勒出中华饮食的源远流长。作为“成都熊猫国际美食节——亚洲美食嘉年华”配套展览之一,将持续至6月9日,免费对公众开放。

民以食为天,人类的文明史首先是人类饮食文化的发展史。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再到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人类对自然力的控制和运用带来了文化的发展。至新石器时代,中国“南粟北稻”的农业格局开始形成,并由此奠定了之后几年中国饮食习俗的基础。夏商周时期,反映社会等级的礼制趋于完备,而饮食礼仪则是礼制中最核心的内容,乃至于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饮食观”仍是诸子百家的争论焦点。

中国是世界最早的农业起源地之一,南北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塑造了农业起源的不同模式:粟类旱地作物栽培起源于黄河流域,人工栽培的水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由此形成了“南稻北粟”的饮食格局。而地处中国西南的成都平原同时受到南北两种农业传统的影响,先秦时体现出粟稻并行的农业面貌。

“礼之初,始诸饮食”,食礼是一切礼仪制度的基础,宴饮活动是礼仪活动的核心内容。商周时期是中国礼仪制度的发展高峰,商人重酒器,周人在继承商代礼器制度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和完善,形成了以食器、酒器和水器为主的青铜礼器组合,尤重食器,多用于祭祀、丧葬、征伐、宴享等礼仪活动。它们在数量、种类和组合上的差异是身份贵贱、等级高低的标志。

在此次展览上,营盘山遗址、金沙遗址等处出土的成都平原早期农作物;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各种食器,让观众一窥成都平原饮食之源。

另据悉,“五一”小长假期间,近4万观众走进了四川博物院。

本文共1页 1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汪兰
点击阅读更多【成都博物馆】新闻
小小文物守护人50强选手今日成都博物馆绘石犀
5万游客小长假期间领略成都博物馆“餐桌上的文化之旅”
成都博物馆闭馆日破例开馆迎客 近3000名观众入馆观展
四川油画邀请展在成都博物馆开展 看15位领军油画家代表作
成都博物馆“好雨时节”展落幕 20万观众共赴时光之旅
成都博物馆“好雨时节”展落幕 20万观众共赴时光之旅
成都博物馆新展“双城记:成都·宜宾”火热举行
唐澜芯:且将溯古作寻常
重磅展览《帝国夏宫——俄罗斯彼得霍夫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特展》11日开展 透过243件馆藏文物 了解俄罗斯历史文化
[下篇文章] 2019年C3安全峰会将在成都举行 深度探讨5G前沿议题
[上篇文章] 凉山州布拖县看守所开展“五一”节前安全大检查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