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彝族干部余小平:“只要组织需要,我可以干一辈子”
2019-09-08 22:41:25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蓉城百态 

9月初的大凉山,秋雨连绵,山路泥泞,走在上面稍不留神就会滑倒。

上午时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彝族干部余小平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山路上,开始检查发射场区外围2.5公里安全控制范围的违规搭建。爬至半山腰,他站在空地上,用手在雨水和汗水交织的脸上随意抹了一把,指着数公里外的发射塔架说:“加强安全管控,确保万无一失,累点苦点也值得。”

红心跟党

余小平出生在大凉山的彝族村落,彝族名叫“尔古”,寓意为“红色的传人”。

小时候,对父亲的名字“阿育红军”十分好奇,就问爷爷:“红军是什么呀?”爷爷告诉他,红军是穷人自己的队伍,与彝族是生死之交。

年幼的余小平似懂非懂,心里却暗暗记住了爷爷叮嘱的话:“长大了一定要听党话、跟党走。”

1984年,刚满6岁的余小平和父亲在发射场边的山坡上,第一次看到了火箭直冲云霄的震撼场景,情不自禁地欢呼:“麻冲莫木几博咯(大火把飞上天了)!”

读中学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叔叔阿姨们经常来学校科普航天知识,讲述航天故事,特别是“澳星保卫战”“活烈士”“加注五壮士”等感人事迹更让余小平崇拜不已。再后来,听到老师讲中心帮助彝族群众铺路修桥、抗震救灾的故事,他心中的那粒红色种子渐渐发芽:“我也要做一名航天人。”

初心报国

大学毕业后,余小平如愿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为一名航天人。

这里执行的发射任务大多在深夜,安保和疏散难度大,每次都要开展周密安全、滴水不漏的群众疏散工作。

尽管未在一线科技岗位工作,余小平却说:“安保工作至关重要。航天发射万人一杆枪,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

每一次发射任务前,他和同事们都要通联当地铁路、高速公路、电力等数十家协作单位,各司其职、全力以赴保证发射任务顺利进行;协同800多名公安、民兵,在执勤一线日夜奋战确保发射安全;跑遍场区周边13个村庄9个山头,逐村逐户疏散群众、排除安全隐患……

2002年,余小平因在任务中表现突出,火线入党。面对党旗庄严宣誓的那一刻,这位彝族汉子落了泪:“加入共产党是我这辈子最光荣的事!”

2011年7月27日凌晨4时许,中心正在执行北斗卫星发射任务。突然,发射场上空电闪雷鸣,倾盆暴雨随之而至,乡亲们都不愿意冒雨离开家门。

余小平深知这种事情容不得半点侥幸,必须要把群众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去。为此,他在雨中拿着扩音喇叭,不停地用彝语和汉语挨家挨户动员。当老百姓安全撤离出去时,他浑身湿透,嗓子嘶哑得说不出话来。

秉持着航天报国初心,余小平从当初的“小余”干到了如今的“老余”。他说:“只要组织需要,我可以干一辈子。”

本文共2页 12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李国利 王玉磊 刘宇英
点击阅读更多【敬业】新闻
70℃下的西安客车车辆段火车“移动电源”检修师
70℃下的西安客车车辆段火车“移动电源”检修师
高温下的坚守:秦巴山脉中的“扫山奇兵” 守护着西康铁路安全
高温下的坚守:秦巴山脉中的“扫山奇兵” 守护着西康铁路安全
临汾市安泽县变电站守护者:用坚守点亮“敬业福”
临汾市安泽县变电站守护者:用坚守点亮“敬业福”
高温下的台州市域铁路S1线钢轨“医生”:步行50余公里 护航列车通途
高温下的台州市域铁路S1线钢轨“医生”:步行50余公里  护航列车通途
玛曲县甘南草原上的“译寄瓦”麦桃吉:让邮政“绿”成为草原最美的色彩
玛曲县甘南草原上的“译寄瓦”麦桃吉:让邮政“绿”成为草原最美的色彩
新疆“85后”酿酒师寇亚琴何以迷恋酿造葡萄酒 16年成行业翘楚
新疆“85后”酿酒师寇亚琴何以迷恋酿造葡萄酒 16年成行业翘楚
长治襄垣县基层派出所的新春守护:一抹“警察蓝”护万家灯火
长治襄垣县基层派出所的新春守护:一抹“警察蓝”护万家灯火
中国海拔最高乡普玛江塘乡:移民管理警察的边境守护
中国海拔最高乡普玛江塘乡:移民管理警察的边境守护
[下篇文章] 大熊猫走向世界150周年历史文化展在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开幕
[上篇文章] 合肥警方打掉一套路贷涉恶团伙 涉案金额达3000余万元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