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郫都区:从最早农家乐到“星级”酒店 他见证乡村旅游30年巨变
2019-09-21 23:59:04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蓉城百态 

安静的农家小院、低矮的青砖瓦房、敦实的豆瓣酱缸,成都郫都区农科村70岁的徐纪元打开灶房的木门,墙上一张4个人正在制作包子、馒头的黑白照片格外惹眼。

照片中的人正在制作的包点,并非自己家吃,而是要卖给前来农家做客的游人。在这里,徐纪元创办了新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开启了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历程。

1982年,中央首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出台,明确“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次年,春风吹到了成都市郫县三元乡(今郫都区友爱街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让徐纪元家分到了8亩地,徐纪元种上了园林苗木。

“当时我是生产队作业组长,大胆带头在家里种起了花卉苗木,制作盆景,花木盆景生意越来越好,环境也越来越漂亮,来家里的人也越来越多。”1986年,成了“万元户”的徐纪元在自家宅基地上修建了一座三合院式的川西民居。房前修起花台、四周遍植花木盆景,这座周边农村面积最大、环境最好的小院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参观。

“村里来了客人,都想到我家来吃上一桌农家饭。后来乡领导建议我把院子也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了嘛,政府鼓励个人勤劳致富’。”徐纪元回忆,1986年开始,徐家大院正式面向市场营业了。

“1994年,当时四川省一位领导来家里参观,看到城里人在乡下农家玩得那么开心,模式很好,就给我们家题了‘农家乐’三个大字。”徐纪元指着堂屋里挂着的一幅字介绍道。

而“农家乐”也很快从徐家大院发展到了全国各地,塞北江南、山村水乡,千千万万个农家乐相继诞生,成为中国农村的一道特色风景线。

“最火的时候,农科村就有近百家农家乐,大半村民家里都开了农家乐,每天客流量上万人。”徐纪元的大儿子徐世勇告诉记者,三兄弟毕业后,都参与到了徐家大院的花卉盆景生产销售和农家乐的生意上。

2011年,农科村申请成为国家4A级景区。“景区吸引来更多游客,住宿成了新问题,一般家庭式农家乐只能住十来人,无法接待旅游团。”徐纪元又把目光投向了酒店。

在投入数千万元扩建徐家大院、修建会议楼、扩建餐厅、完善配套后,徐家大院成了一家占地50余亩,有150间客房,可容纳数百人同时就餐、开会的“星级标准”乡村酒店。

如今,尽管儿孙们都搬进了城市,徐纪元依然生活在徐家大院中,院内保存着历代农家乐的旧址,展现了徐纪元一家经营农家乐的30余年风雨,也诉说着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过去30年我们是家族式发展,未来30年我们的定位是社会化企业、集团产业链式发展。走出去,让乡村产业国际化,做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徐纪元说。新华社成都9月20日电(记者李力可)

本文共1页 1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李力可
点击阅读更多【农家乐】新闻
郫都区:从最早农家乐到“星级”酒店 他见证乡村旅游30年巨变
成都市“百名厨师进乡村旅游集聚区”农家乐“厨师”集体“回炉”
农家乐经营创新论坛在三圣乡举行 探索农家乐创新发展路径
成都周边兴起“候鸟”农家乐 一季利润少则几万多则一二十万 淡季打工旺季回乡经营
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郫县30年乡村旅游发展纪实
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郫县30年乡村旅游发展纪实
节日催热彭州葛仙山镇农家乐 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邛崃夹关镇沫江山居灾后重建安置点 乡村酒店迎客11户农家加入联盟
新津县邓双镇村道宽了 村民乐了
[下篇文章] 媒体评论:现代汉语词典App价格不妨亲民一些
[上篇文章] 总投资120亿元的欧盟生猪一体化项目落户眉山 西南地区最大生猪屠宰和肉食品加工项目建设正式启动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