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峰也给担心因为一次体育测试成绩不合格而影响正常毕业的孩子吃下一颗定心丸。他表示,全国各普通高校将增加体育课程设置和学生管理。在体育成绩的评定中,日常体育课出勤、早操签到以及代表班级和院系参与体育竞赛等体育相关活动也占据一定权重,注重过程性考核。“目前的体育健康测试覆盖了大学所有年级,这样学生体质健康才能保持连续性,不能靠突击训练拿到短期合格。而且如果有学生因为体育成绩不合格没拿到毕业证的,当年也有机会通过补考拿到毕业证。”王登峰说。
信号三:学校体育资源将更多普惠全体学生
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曾发布《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这个标准明确提出,各高校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每年将测试成绩向学生反馈。这就对各高校体育教育的软件和硬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重庆市政协委员、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程德安认为,这次《意见》再次聚焦大学生体质健康,对高校体育教育资源向全体学生普惠具有积极意义。
“按照《意见》的要求,高校除了要保障能为学校争得各种荣誉的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外,也必须满足全体学生对体育教育资源的需求,这也是对现有体育教育资源的一种更有效利用。”程德安说。
在被问及《意见》中的要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时,王登峰认为,目前全国高校体育工作经费、体育教师的数量和硬件设施水平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当然,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共同努力。我们高兴地看到,重视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氛围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