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媒体评论:抽查10多户新厕竟无一使用 农村改厕岂能“为改而改”
2019-12-02 15:25:39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蓉城百态 

加强质量监管,防止“建而不用”

“‘建而不用’现象并非只是在安徽发生,在其他多个省份也有。”第九检查组成员中的厕改技术专家说,他曾经作为农业农村部改厕技术服务团成员,前往山东、甘肃、河南、天津等多个省份调研,发现“建而不用”问题较为普遍。这个问题能否得到解决,直接关系着农村厕所革命的成败。

对于在河南省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新厕没法用、用不上等问题,第十一检查组认为,要对已经完成改造的农村户厕逐户排查,认真摸查整改。同时,还要在摸清农户实际需求基础上,分类施策,精准施工,精细服务,保质保量,让群众满意。

检查组建议,不能将改厕只作为政府的任务单向推进,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愿改就改,不愿改就不改。同时,还要加强质量监管,建立严格的质量把关机制,从产品设备质量到施工质量,建立全流程的选购、监督和验收把关制度,确保新改厕所好用、管用。在重建设的同时,也要注意探索后期维护的长效机制,真正解决“建而不用”问题。

多位农村基层干部认为,改厕要根据不同区域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自然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不同,采取适宜的改厕模式,防止生搬硬套、搞“一刀切”。

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  题:抽查10多户新厕竟无一使用 农村改厕岂能“为改而改”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程士华、孙清清、吴慧珺

本文共2页 12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程士华 孙清清 吴慧珺
点击阅读更多【厕所革命】新闻
媒体评论:抽查10多户新厕竟无一使用 农村改厕岂能“为改而改”
北京市2019年农村户厕改造累计完成13.1万户
2017年四川将完成63个汽车客运站、68座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厕所改造提升
宽窄巷子、都江堰厕纸也喊“压力大”有游客用完还“打包”
成都日报评论员:莫让厕所丈量出文明的“短板”
厕所革命进展如何?国家旅游局启动大规模明察暗访
[下篇文章] “成都伊得美”入选《民族品牌之路》特别节目
[上篇文章] “产教融合 协同创新”四川省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走进高校首场活动——在绵高校专场成功举办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