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美国《侨报》报道 26.2吨进口猪肉搭乘中欧班列(蓉欧快铁)顺利抵达成都国际铁路港、四川省首个自贸区平行进口车交易展示中心投入试运营、“成都造”女鞋跨境电商出口“第一单”、双流综保区建设的亚洲最大保税维修基地将迎来第一台飞机发动机入区保税维修……成都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成都自贸区”)自今年4月1日正式挂牌以来,经过100天的发展,一连串首创改革相继启动和落地,区内注册企业快速增加,各种要素不断聚集,改革创新红利开始释放。
激发市场活力
挂牌百天“吸金”超千亿
7月,顺丰集团正式宣布总投资7.4亿元的顺丰大型物流无人机总部基地项目落户成都双流自贸区,标志着中国首个将大型无人机运用于支线物流运输的项目正式落地,物流快递行业因此翻开无人机送货的新篇章。
“在入驻成都高新自贸区之前,我们先后考察过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比较来看,成都高新自贸区在创业成本、生活环境、政策扶持方面具有优势,所以选择在这里创业。”思考瑞斯塔(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俄资企业,该公司中方合伙人陈磊表示,公司创业成员从俄罗斯到成都创业,属于初创型企业,成都高新区的互联网产业基础雄厚,人才资源丰富,有利于寻找合作伙伴,壮大发展。
无论是大型项目的落地生根还是初创企业的青睐有加,都彰显出成都自贸区不断激发的市场活力。100天以来,随着制度创新和改革举措的密集出台,成都自贸区开始凸显改革创新红利。截至7月10日,成都自贸区新注册企业达7608家,注册资本破千亿,达到1026.36亿元。
自贸区的优势提升,还促进了成都外贸形势的持续回稳向好。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共开行377列,继续成为中国国内运行最稳定、运行时间最短、发班频率最高的中欧班列。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成都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1812.9亿元,其中,出口914.1亿元,进口898.8亿元。
“这说明了自贸区对成都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作用已经开始显现。”
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阮青松分析认为,自贸区挂牌尚未达半年,许多内容都在探索当中,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说明自贸区对成都经济的初始动能已经开始释放。“自贸区让许多以外贸为基础的企业将业务、经济实体转移到成都,这是外贸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