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全域通关一体化建设“水陆空”全覆盖昨起全省联通
改革不停步
今后企业可以足不出户24小时通关
地处内陆的四川,受区位条件限制,以前物流成本较高、通关环节较多、配套服务较弱,给进出口企业带来了时间和成本的压力。而现在,在通关模式不断创新、通关效率不断提升下,天堑变通途,不沿边不靠海的地域限制逐个被击碎,反而是通关水平走在了全国前茅。
近年来,围绕提高打通关效率,成都海关会同各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作业效率,成都海关平均作业时间由过去的 12小时提升至0.3小时以内,部分现场甚至达到0.1小时。
但是,由于未打破整个通关物流链条壁垒和地域壁垒,效果不明显,各方需求仍不能有效满足,贸易便利化未达到最佳。“在对现实矛盾深刻认识,及对现代物流发展积极研究的基础上,成都海关决定将改革外延至整个通关物流链条,前推至运输工具,后移至企业,这就是四川全域通关一体化建设。” 倪藻称,全域通建设原则是以信息互联互通打破进出口物流链条上的瓶颈,以货物科学合理流向设置作业流程,以企业实际需求优化通关模式,实现四川省内的全领域和全区域的通关一体化,最终实现“全区域如一关,全领域为一体”的一体化通关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倪藻表示,在实现全域通关模式在四川省境内及水、陆、空全覆盖基础上,接下来,成都海关将进一步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操作,使全省共享口岸通关便利。同时,还将完成集中联动监控系统对全关区的覆盖,完善相关功能,探索通关全链条的可视化、智能化和高效管理。全面实施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也是一大重点,通过完成空运新舱单、电子放行、电子运抵等配套改革,实现通关效率的进一步提速和全程无纸化,届时企业可以实现足不出户24小时通关。另外,在做好四川省全域通建设的同时,积极融入长江流域通关一体化和全国通关一体化,打造更加高效、便捷、透明、公平的一体化通关环境,进一步为四川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也是成都海关下一步工作重点。
昨日,针对通关环境不断优化和相关政策带来的机遇,成都海关向企业提建议称,全域通模式将在年底前与长江经济带一体化通关实现对接,与之配套的无纸化通关、分类通关等改革已经落地并展现效果,可以说信息平台已经基本建成,电子通关的制度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四川的企业要最大限度地享受这一系列改革所带来的“红利”,还需要加强自身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并与通关信息平台的对接,实现电子报关、电子支付、电子放行,“足不出户”完成通关流程。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