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女人一条街:成都科甲巷的温软与骨力
成都有四个地点,被一些学者、文人认为是石达开的遇难之地。而早年李劼人先生在风俗长卷“大河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里,就持“科甲巷凌迟”说。比如在《暴风雨前》第一部分《新潮和旧浪》开头,他即描绘说:“太平的成都城,老实说来,从李短褡褡、蓝大顺造反,以及石达开被土司所卖,捆绑在绿呢四人官轿中,抬到科甲巷口四大监门前杀头……”
这个“监门”在哪里?应该是在臬台大门之外。1990年代,春熙南路9号乃是按察司衙门的大门。不过,由于现在东大街街面已大大拓宽,所以这大门还要朝前靠才符合当时的地理位置。
较为权威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成都》也记载说:“清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兵入川,攻成都未成,在大渡河紫打地(今四川石棉县安顺场)被清军诱俘解至成都,同治二年五月初十被杀于成都科甲巷。”
在有关石达开的各种评价中,最著名的当属美国基督教浸礼会派遣来华的医药传教士、政治观察家麦高文撰写的通讯中的一段评语:“在残存的首领中,除翼王石达开外,其余状况几乎一无所闻。这位年轻领袖,作为目前太平军的中坚人物,各种报道都把他描述成为英雄侠义——勇猛无畏,正直耿介,无可非议,可以说是太平军中的培雅德(培雅德是法国著名将领和民族英雄,他率军抵御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的大军入侵,勇猛无畏地捍卫了祖国的疆土)。他的性情温和,赢得万众的爱戴……他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敢作敢为的人,这可以从他曾经继承相当巨大的家产推想出来。在他们的集团尚未呈现出政治色彩以前,他就倾其所有,把全部家产投入紫荆山那遭受迫害的拜上帝会——这正是他献身革命时抱有的真心诚意的明证。”
这样的人,用淋漓的血肉,为成都这座温软的城市,注入了迥异的骨力。我想,这也是在科甲巷特立“石达开诗碑”的原因所在吧。
如今,行走在这条时尚街道上的熙攘人流,沐浴商潮,如沐春风,显得春情荡漾,还有多少人能记得石达开的英勇与惨烈?但铭记历史,也能感知脚下土地的血性与炽热。



- 上篇文章:盖碗茶:开尽梨花春又来
- 下篇文章:2014年前2月四川快递业务同比增长逾七成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