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电视台纪录片《新二环 同心环》第二集 同心破难 解说词
【现场同期声】
四川天元机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成强:这个地方就是空间狭窄,柱子又是密密麻麻挨着的,你没有办法施展。
【同期声】
成都兴城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赖咏梅:吊装的时候,原来的老桥是不能承受这个机器的吊装设备的重量,所以只能在桥下见缝插针地摆机器。
【同期声】
成都建工集团EPC2标段工程师 谢伟明:小箱梁的板就是120吨,再加上如果我们摆两个吊车,两台吊车加起来又是100多吨,所以害怕对我们老桥的结构造成破坏。
【同期声】
成都兴城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现场管理工程师 熊欢:那么最多的时候,我们采用了5台吊车进行连续的箱梁吊装接力赛,就是说一台吊车,吊完以后转另外一台吊车,这样连续采用了5台吊车。
【字幕】成都火车北站
【解说】
类似这样的困难还有很多。在火车北站东侧,地下最深的桩基达到48米,麻烦的是,地铁1号线刚好从这里穿过。火车北站地区地上交通拥挤,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建设者们既要保证施工的安全,也要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营。
【同期声】
成都路桥公司二环路改造项目部副经理 熊坚:你马上安排几个工人,马上去那边拿30米的风管过来,到31z这个地方抢险哈。
【同期声】
成都交投集团二环路东段EPC1标段现场管理组工程师 肖志强:我们在桩基钻进的过程中遇到流沙层,流沙层大概就是钻进到地下32米的时候。发现流沙管涌进就在我们的桩基桶里面,仅仅半个小时就把我们那个桩基整个灌满了。当时立即停止施工,然后马上回填,因为地铁在那。
【解说】
遇到流沙层后,建设者不得不重新钻探桩基,新桩基的钻探必须实现精准定位,不能差之毫厘。为此,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控单位等组成联合工作组研究出“钢护筒加搓管加旋挖三合一”的施工法,破解了复杂地质条件下桩基钻探的难题。正是这一全国首创的方案,保证了整个新二环建设的工期,保证了地铁1号线的正常运营。
第四难
如何节约资源
二环路红牌楼立交桥,建成于2006年,新二环高架桥要通过这个路口。在市政工程中,建好再拆的事时有发生,但新二环的工程技术人员并不打算把它拆掉重建。建设者们引入了一种崭新技术:桥梁顶升。二环路改造工程采用桥梁顶升技术,不仅避免了浪费,最大限度利用了原有资源,还节约了时间,减少了对居民的影响。这一次成功实践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成为市政建设中又一成功范例和样本。
【同期声】
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桥梁分院副总工程师 田波:一般来说,它的使用年限都在50年,特大桥都是在100年这样一个使用周期。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