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电视台纪录片《新二环 同心环》第二集 同心破难 解说词
【同期声】
成都建工集团路桥公司党委副书记 崔永胜:按它的使用寿命上来说,它现在正在青壮年期,如果拆掉也确实可惜。
【解说】
红牌楼立交桥共有四段引桥,每段长100多米,重量超过3000吨。怎样才能不拆掉重建呢?
建设者们引入了一种崭新技术:桥梁顶升。
【字幕】2012年12月7日,红牌楼东侧引桥开始试顶升作业
【现场同期声】
控制室,13号内侧传感器一切正常。
【同期声】
PLC顶升系统电脑操作员:现场注意了,我现在开始顶升,我现在开始顶升。
【解说】
在立交桥下,每个桥墩周围设置了16个千斤顶,这些千斤顶分成两组交替运行。
【同期声】
8个顶升,8个换柱。
够1.2厘米,就(放)进去一块1.2厘米的钢板,加到9块钢板的时候,就可以换10厘米的钢桶。
够1米了就得换1米的。
【解说】
几千吨重的引桥以每天半米的速度长高,连续作业了20天后,红牌楼立交东侧引桥顶升到位。
【同期声】
成都建工集团路桥公司党委副书记 崔永胜:从造价来说,它比拆掉这座桥最少要省1/3的造价,从拆桥到建桥我想最少有6-8个月的时间,但是这个顶升就可以在3个月最长4个月的时间完成,缩短了将近1/2的工期。
【解说】
红牌楼立交桥最大顶升高度达8.627米,刷新国内桥梁顶升纪录。在新二环上,共有六座跨线桥采用了顶升技术,首创最大规模的国内桥梁顶升工程。
二环路改造工程采用桥梁顶升技术,不仅避免了浪费,最大限度利用了原有资源,还节约了时间,减少了对居民的影响。这一次成功实践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成为市政建设中又一成功范例和样本。
除了利用新技术来节约时间和资源外,建设者们还想方设法回收利用原有二环路上的设备设施。
【同期声】
成都兴城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赖咏梅:原来的二环路有15座天桥,有两座是原址利用的,有4座天桥移除以后放到其他的地方再使用,另外有9座天桥就是结合我们这个BRT这个车站的改造,进行了利用。
第五难
确保工程质量
百年大计,安全第一。在新二环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建设者们都设置了重重关卡来保证质量安全:引入设计监理制度,建立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工程质量可追溯机制,实施飞行检测制度以及第三方检测等;组成联合工作组,实行质量安全的“一票否决制”,同时还建立了市民监督员机制,从工程开始到结束,市民监督员全程对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更细致的是,每一根钢筋、每一片箱梁都可以溯源,即使在工程结束以后,仍然可以进行质量监控和问责。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