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家宽:走出夔门,回望巴蜀 画到妙处静气生
记:你在绘画方面,深得郭蔓锄神髓。
罗:我在四川美院当旁听生,听课之余有幸认识了郭蔓锄、晏济元等名家,我甚至吃住都在郭老师家里,成为“入室弟子”,意外地获得了“一对一”的教诲。俗语叫“师傅领进门,修行靠各人”,但“领进门”太重要了。后来经老师推荐,我先后结识了蜀中诗书画名师,如卞稚珊、程漫父、蓝菊荪、张采芹、吴丈蜀、吴凡、刘既明、陶亮生、余兴公、阎松公、梁伯言、李国瑜等,得到这些名家不同程度的点拨与指教。而今这些人早已在当代四川绘画史上灿若星辰,他们留下的墨宝成为我毕生的珍藏。可见,幼年失学,固然不佳,但因祸得福,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机缘之中悟境界
记:你如何看与老一代艺术家的缘分?
罗:青年时代我四处写生,足迹遍布西南。我在昆明偶然结识了解放军云南某部的范仁本,他推荐我到昆明筇竹寺绘制壁画。光绪十七年(1891年),四川合江民间艺人黎广修率徒为筇竹寺重塑五百罗汉,临别时他在南厢房山墙上画了一幅山水壁画赠给筇竹寺梦佛大和尚。画面上群山嵯峨,滔滔江水,天高云淡,一人面对大江,独立苍茫……而今,同样来自四川的我去为筇竹寺画壁画,历史就是这样巧合。
由于绘制筇竹寺壁画,我与彩云之南结下缘分。后来,我去云南石林宾馆当了8年坐堂画家。1983年,我在云南石林举办了画展。由此,我也与佛教美术结缘,“画画如学佛,放下自我,参悟禅思,悟性很重要,静气很重要……佛学广大,艺术上也能从中得到要领。”正因如此,多年来我无数次到寺院,感受那种气场与心灵的交汇。如今,我的重彩佛像工笔画作品已为国内各大山佛寺收藏。
我是四川传统书画家里最早到海外举办个人作品展的几个人之一,1980年开始我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后来再到意大利、梵蒂冈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在这些机缘中我没有沾沾自喜,思考的是:法无定法、跳出门派,天地一宽。

- 上篇文章:成都创新驱动都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 下篇文章:千古风流东华门 自古是成都核心区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