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繁棕编 十几道工序才能做好一顶帽子 指间绽放新生命
让手艺人有“想头”
棕编才能传承下去
朱木兰20岁时从郫县嫁到新繁龙安乡,与潘丰顺结为夫妻。朱木兰就跟着婆婆学习棕编技艺,“民间手工艺都是祖传的,家里的上一代传给下一代。”她心灵手巧,学得快、肯吃苦,很快就在棕编手艺人里出了名。1978年,新都县外贸公司在新繁设立了棕编加工点和收购点,朱木兰在加工点当上了一名技术工人。80年代初期,新繁棕编产销两旺,步入辉煌时代。1986年由于外贸不景气,新繁棕编开始滞销,新都外贸公司在新繁设立的加工点和收购点被撤走。仿佛一夜之间,新繁的棕编手艺人就失业了,大多数新繁人不得不放弃曾经养活了新繁人的棕编技艺,另谋出路。
“我始终觉得这个棕叶做帽子,丢了太可惜。以前有那么多人喜欢我们的帽子。”朱木兰也曾外出学习裁剪,做过一段时间裁缝,还办起缝纫培训班,但她心里始终放不下棕编。后来她又从村里收了一些帽子,自己背到成都去卖。
[相关:新繁棕编]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舒欣] [编辑:成都热线
]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