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末成都茶馆 516条街巷518家茶社 三文茶钱坐享一天
新式茶座 女客盈门
1909年建成的劝业场,建有“成都前所未有的茶铺”,即所谓新式茶座:宜春楼、怀园、同春被誉为“茶香、水好、座雅、楼高”,是官绅光顾之所。劝业场生意顶好的,数同春茶楼。清末街头茶社,妇女不去喝茶,但富贵人家妇女到劝业场吃茶,已渐成风气。
李劼人书中写道:“劝业场内既能吃茶,还可以看很多女人!”百年前妇女藏在深闺。有了劝业场,她们可以购物为名,刻意装扮,出来见见世面了,男人们也多了一处“观花”打望之地。郭沫若当时仅十七八岁,写了首很传神的诗:“蝉鬓轻松刻意修,商业场中结队游。无怪蜂狂蝶更浪,牡丹开到美人头。”
新式茶座都是西式陈设,既设普通座,还有视野宽阔的特别座。
劝业场对面的第一楼,也是高档新式茶座。楼上安有十张蒙着白台布的麻将牌桌,靠玻璃窗的几张茶桌也蒙有雪白台布,还有摆花瓶的大餐桌和新式立背餐椅。
李劼人的《大波》写到1911年“第一楼”的消费水平:堂倌把三把洋瓷小茶壶,三只洋瓷有把茶杯,分送到各人面前,郝又三付款,饮茶每人60文,是街头茶铺的20倍。加上点心、花生米、瓜子、水烟等,每人花掉100文以上。“管带”(营长)伍平把头一摇道:“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成都人,竟不晓得成都有这样茶铺,这样贵的茶!”
1913年,聚丰餐馆老板李九如在少城公园开设新式永聚茶社,也设立多处包厢,以便女性来喝茶。初次相亲,很多女孩由媒人牵线,约见于此。之后,四川省内女性进茶馆成风气,当时竹枝词戏谑道:“社交男女要公开,才把平权博得来。若问社交何处所?维新茶馆大家挨。”“公园啜茗任勾留,男女双方讲自由。”
永聚茶社最早使用矮桌子和竹马架子(活动竹躺椅),其他茶馆都仿效。后因马架子太占地方改为竹椅,各处迅速推广。成都茶铺由早先的大方桌、长板凳,慢慢发展为“三件头”和靠背竹椅子了。
[相关:成都历史]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郑光路] [编辑:成都热线
]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