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前的老成都人怎样照明和取暖?油灯照明 柴炭暖身
富户囤积煤炭
清代成都烧煤炭(当时又称石炭)的人家很多,数量惊人。清人王培荀(1783-1822年)记录:“省垣烟户(郑按:指成都烧煤人家)不下数万,加以衙署官寓用煤炭最多,价亦最昂,居者苦之。”据他说,煤炭多由乐山等地用船运来,成都很多富户都囤积煤炭。
运输过程中,最苦的是“肩挑背负”运煤转售的小贩,绳索如刀,肩磨血流……一个叫潘紫垣的文人曾作《炭夫吟》,把炭夫们在成都运煤分售的辛酸,叙述得生动、凄怆:“成都不易居,米珠而薪桂。烟火千万家,石炭实兼济。此物产嘉州,鬻卖无征税。峨峨大艑来,一缆江干系。贩夫转售人,锥刀利亦细。运送藉贫民,担挑作家计。赪肩血染襟,胼手汗流袂。数步必回头,几番聊小憩。渴饮惟清泉,饥食但粗粝。百钱度朝昏,数日卒年岁。只知养妻孥,那(哪)暇忧身世!”
四川煤矿不少,清末在重庆海关工作的英国人华特森说:“土法开采的煤矿数目是惊人的。”1892年至1901年,“煤炭在矿洞门口能以银1.5两至2两购得1吨,在许多乡镇零售每吨为银3两。”折算下来,每200斤值银仅三钱(约500文)。
清末华阳县令周询记载,清末成都烧的炭有两种:一是有烟的“煤炭”,二是无烟的“岚炭”,都来自彭县等处。“煤炭”每筐重200斤,值银八九钱(折算一斤约5-7文);“岚炭”重100多斤,值银一两多(折算一斤约12-15文)。当年贫家人少者都烧柴草,人多而稍有钱者则烧炭。周询记载的“煤炭”价格比华特森所述价贵,可能是省城消费水平比乡镇高。
[相关:成都历史]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郑光路] [编辑:成都热线
]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