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者乐水 范成大游历蜀州西湖 成都之水的历史文化积淀
成都摩诃池
嫩荷花里摇船去
一阵香风逐水来
□ 小程
成都历代筑城在城内外大量取土,形成新的人工池沼。这些池沼面积往往较大,著名者有:张仪筑秦城所形成的城西的柳池、西北的天井池、城北的龙堤池、万岁池和城东的千岁池。摩诃池是成都另一处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人工湖泊,折射出皇家林苑的堂皇富丽。
摩诃池究竟有多大?水利专家陈渭忠在《摩诃池的兴与废》一书中称,“摩诃池修成之初,面积达500亩。”近年考古发掘的面积为3200平方米,仅数亩地。摩诃池始建于隋朝蜀王杨秀,为了扩建子城取土建城,取土之地形成人工湖。杨秀命人在摩诃池周围修建亭台楼阁。清朝李元《蜀水经》记载,流江“又东为金水河,入成都县城,汇为摩诃池,又东酾为解玉溪,又东穿华阳县城而出,入油子河”。引自城西流江的“源头活水”,构筑了成都城市完整的河湖水系,也为摩诃池注入了源源活水与持续生机。
唐代时期,摩诃池便已成为文人墨客聚集地,到前后蜀和明代,摩诃池修建得更为精美,一度成为皇家园林。晚唐名将高骈在《残春遣兴》中写道:“画舸轻桡柳色新,摩诃池上醉青春。”诗人陆游也曾赞其“一过一销魂”。朝代更迭中,摩诃池既迎来过杜甫、陆游,也见证过后蜀孟昶与花蕊夫人的爱情,甚至成为一个植物大观园。
五代十国时,四川先后建立了前蜀、后蜀,但青史留名,广为传颂的不是皇帝,也不是文臣武将,而是花蕊夫人。第一位花蕊夫人得名于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妃子徐氏(约883年—926年),另一位花蕊夫人,是后蜀后主孟昶的费贵妃。在现存花蕊夫人的101首宫词当中,主要篇幅多是描绘以摩诃池环绕的后蜀宫殿、亭榭、廊道、花园的四季景色。
人工湖摩诃池到唐代中期已成泛舟游览胜地;到五代,摩诃池为前后蜀宫苑。花蕊夫人《宫词》之:“三面宫城尽夹墙,苑中池水白茫茫。日午殿头宣索鲙,隔花催唤打鱼人。嫩荷花里摇船去,一阵香风逐水来……”说的就是环摩诃池宫城两岸的花木扶疏之中,有渔船穿行其间……好一派湖光山色!
宫词第二十六首:“内人追逐采莲时,惊起沙鸥两岸飞。兰棹把来齐拍水,并船相斗湿罗衣。”这一首点明了一个蜀地古俗——观荷节。时间是每年六月二十四日,名“观荷节”。采莲的盛况,在花蕊夫人的描写里甚多,可见成都与莲荷的深切关系。就像成都的地名荷花池、上莲池、下莲池一样,一座水文化孕育的城市,荷花恰是城市的风仪。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