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名小吃夫妻肺片好巴适:相爱的滋味是麻辣鲜香 始于皇城坝肺片
好恩爱 夫妻扬名半边桥
当时的皇城坝西御街边,有一条金河,开凿于唐宣宗大中七年(853年)。溯河而上不远,在今人民公园后门处,有一座小而简陋的单洞石孔桥,始建于清初,“一桥中分,半在满城(少城),半在汉城,桥下水迤逦出城,达于锦江。”
半边桥地处水陆交通要冲,半边桥街也因桥而得名,商贾云集,贸易繁荣,蔚为闹市。以桥为界,桥北谓之半边桥北街,桥南自然是半边桥南街了。南北二街总长250余米,两旁大都是穿逗式木结构青瓦铺面的房屋,多为皮鞋店铺;而且全是清一色的前店后坊。每店四五名工人,用手工制作皮鞋。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电影明星白杨专程来此选购皮鞋,引得路人争相观看美女,“连街都轧断了”,一时传为美谈!
一些卖茶叶、小吃、布鞋、牙刷牙膏的店铺也夹杂其间点缀繁华。这些小吃店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桥南街口的“夫妻肺片”,因其麻辣鲜香,略脆不腻,汁浓味爽,红亮油润而大受食客的欢迎,创始人是郭朝华、张田正夫妻。那时他们的小铺子仅有一单间,刚好在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后门右侧拐弯处成一直角,中立一木柱,撑住破烂房子。谁也没有想到,这间面积仅八九平方米的貌不惊人的小铺子创制的凉拌牛杂,后来却以“成都名小吃”而蜚声中外。至今虽过去了数十年,店址也数易其地,但却肇始于此,也许今人知道的不会太多吧!上世纪40年代初期,成都名记者兼美食家车辐老前辈,就曾在报上撰文介绍过半边桥南街的“夫妻肺片”和郭氏夫妻。
郭氏夫妻在继承“皇城坝肺片”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夫妻肺片”用特殊的方法去掉牛杂本身所带的草气,这样加入德阳酱油时就避免了因牛杂炝了豆汁味而产生苦涩感。他们先用切成细花状颗粒的芹菜花垫底,然后将牛肉薄片和牛杂薄片配搭铺陈其上,用卤水、德阳酱油、红油辣椒从周围淋下,再将制好的碎花生米、芝麻、花椒面、芫荽等调料撒在上面,成菜牛肚白嫩,心舌淡红,头皮鲜亮,肉片殷红,杂然拼摆,色彩斑斓,麻辣回香,油润爽口,一时声名远播。加之夫妻二人配合默契,感情和谐,更给小摊带来了无限生趣,生意十分红火,深得穷苦学生和黄包车夫的喜爱,老食客遂冠以“夫妻肺片”的美名。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