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委经济工作暨城市工作会议举行:向“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跃升
二是打好调结构的突围战,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当前,我们要紧紧抓住“十三五”这个调结构的重要窗口期,切实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促进发展量质齐升。一要做好集群成链发展的大文章。重点是大力实施“成都制造2025”等产业规划,抓紧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发展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着力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力争尽快形成一批新的千亿产业集群。要大力建设服务业核心城市,加快发展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积极培育服务业新兴业态,突出抓好旅游业发展,着力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美食之都和国际会展名城。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不断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二要把握创新融合发展的大方向。科技创新,是新常态下破解要素瓶颈、提升发展质效的第一动力。要围绕建设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目标,集成用好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红利,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着力打造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和特色军民融合产业园,努力把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强势。要把握产业“跨界”的大趋势,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运用信息科技手段和新兴商业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成都市工业化与信息化、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三要建强园区经济的大平台。重点要以高新区、天府新区、经开区为龙头,加快构建“3+N”的产业园区空间布局,促进企业向园区适当集中、生产要素向园区整合配套,不断做大做强成都市园区经济。今年的重点任务,是要抓紧推进高新区、天府新区和经开区的扩容提升工作。高新区要充分发挥“火车头”的引领带动作用,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打造“大智造”产业板块;天府新区要重点推进成都科学城、西部博览城等项目建设,积极优化创新生态、提升创新能力,着力打造“大创造”产业板块;经开区要推动一汽大众、吉利沃尔沃等企业导入新车型,引进更多整车制造企业,提升配套能力,着力打造“大车都”产业板块。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