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委经济工作暨城市工作会议举行:向“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跃升
二是注重规划引领,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成都是一座怀揣国际化抱负的城市,也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要坚持既树立国际眼光又深接地气,高水平制定和完善规划,努力形成具有世界水准、体现成都特色的城市规划体系。要按照“五量”要求和“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划定城市边界、优化城市结构,进一步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城市布局,推动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要把长远发展作为重要考量,对“城市五线”、枢纽节点等进行深入研究、细致规划,树立战略思维、底线思维,防止出现不可挽回的败笔。当前,要按照中央和省委最新要求,抓紧对城市总体规划和重要专项规划进行修订,及时研究编制下一阶段城市规划,全面开展城市设计,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引领。规划编制和实施,要体现辩证思维。一方面,要坚决维护规划“刚性”,使规划真正成为城市建设的大纲,成为基础设施和建筑物建设的依据。另一方面,要科学提升规划“弹性”,科学预留发展空间,为今后发展留下余地。
三是强化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品质。基础设施,决定着城市的承载能力和功能品质。要把基础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大力推动城市交通、能源、生态、市政等基础设施集成配套、提档升级,进一步筑牢成都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硬件支撑。一要大兴交通。在外部交通方面,要加快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铁路港,深入实施“蓉欧+”战略等,进一步织密成都联通西部、畅达全国、辐射国际的现代交通运输网。在内部交通方面,要集中力量抓好轨道交通、快速路网和公共交通建设,加快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体骨架的市区、市域两张“半小时交通网”。二要健全配套设施。要深入抓好以北改工程为龙头的中心城区改造,积极推动“小街区规制”试点,不断完善城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打造一批精品街区和商业综合体。要按照产业复合、职住平衡、服务配套的思路,扎实抓好天府新区和卫星城的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打造体现国际品质的新区环境和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要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解决城市防洪和生态涵养问题,减少“拉链马路”现象,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大力抓好李家岩水库项目、“宽带成都”建设和电、气、油等能源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三要优化文态和生态设施。要坚持城市建设“有机更新”理念,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整体文态打造,保护和修复一批历史街区、历史街道和历史建筑,规划建设一批具有鲜明成都印记的文化地标、文化设施和文化景观,让成都的历史和记忆以实体形式呈现出来。同时,要把生态系统作为绿色的基础设施来打造,加快构建起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良性城市生态系统,当前重点任务是加快建成环城生态区“六库八区”,推动实施最严厉的污染综合治理,让市民更多享受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健康城市生活。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