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333提升行动”全力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完善三大机制
夯实质量安全本底
一望无际的高标准农田,清新的空气中飘散着泥土芬芳……在此次参观的过程中,代表们在认真看点位的同时,还对成都市的生态本底和各项农产品安全保障机制称赞不已。
据悉,不断完善源头治理机制,成都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等土壤改良项目,打牢农产品质量安全本底。在建成429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未来三年,成都市还将采取政府融资方式,再投资57.9亿元实施100万亩高标准农田提升行动,力争使全市高标准农田占比达到70%。严格农资源头管控,健全农资配送网络体系,严格实施农资生产经营单位产品进销台账制、质量保证承诺制和责任事故追溯制,全市建成农资放心店1672个、庄稼医院525个,实现了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服务全覆盖。
完善法治保障机制,成都市制定出台《成都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强化法制宣传培训和执法责任考核,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坚强的法制保障。整合渔政、动检、生猪屠宰和农业投入品等执法力量,加强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成都市上成立了副局级的农业综合执法总队,各区(市)县均成立相应机构,突出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作为主要职责和重中之重,持续开展“绿剑护农”等非法添加和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常年开展各类执法检查1万余次,连续多年保持了“瘦肉精”、“三聚氰胺”、禁用农药零检出的记录。
不光是政府和相关部门,成都市还着力完善社会共治机制,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自我约束作用,增强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档案,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对不履行主体责任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除对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外,还取消其享受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资格,撤销所获得相关荣誉称号,并向社会公开。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建立消费者有奖举报制度,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在全市上下营造出人人关注、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 上篇文章:岳文丽跨界推出孵化平台助力年轻音乐创客实现梦想
- 下篇文章:成都全市产业园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召开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