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雅聚 中唐以后饮茶风盛 “茶话会”古今谈

2016-02-12 11:09:37 | 成都热线 | www.cdrx.net

中唐以后,饮茶风盛,上至君主,下至百姓,皆多好尚,于是,就出现了正式的茶宴。唐代大型的茶宴以在顾渚山举办的最为著名。顾渚山位于湖州和常州的交界处,湖州产紫笋茶,常州产阳羡茶,都是作为贡品进献皇帝的,所以茶的色、香、味无疑是最佳的。每到早春造茶时,两州太守都要到顾渚山来监制,并邀请许多社会名流共同品尝和鉴定,这样就形成了每年一度的茶宴。唐代吕温《三月三日茶宴序》记述:“三月三日,上已禊次之日也,诸子议以茶酌而代焉。乃拔花砌,爱庭阴。清风逐人,日色留兴。卧借青霭,坐攀香枝。闻莺近席而末飞,红蕊拂衣而不散。乃命酌香沫,浮素杯,殷凝琥珀之色不令人醉,微觉清思,虽五云仙浆,无复加也。”写出了茶宴的幽雅环境和给人带来的高尚享受。白居易《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因寄此诗》描述:“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写出了当时茶宴的盛况和自己不能亲临茶会的遗憾。

成都大慈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寺,公元622年唐代高僧玄奘曾正式在此寺出家为僧,并由此出发继续西行取经,历经艰难险阻,取回“真经”,因此大慈寺深为蜀人所景仰。唐代无相禅师曾主持大慈寺,他酷爱喝茶,佛寺僧人常有来往,禅茶活动交流频繁。无相禅师在坐禅饮茶的长期实践中悟出了一套“无相禅茶之法”,经过千年的历练,大慈寺僧人继承和吸纳无相禅师的禅茶茶艺,选取蒙顶山绿茶嫩芽为原料,在制茶的过程中有僧人念佛,还有僧人参禅品茶,使制成的茶叶一粒粒如佛珠状,形成了今天的“大慈禅茶”。

茶宴即兴,历代延续不绝。五代时,和凝与朝廷的同僚“递日以茶相饮”,即轮流做东,请同事们喝茶,并且“味劣者有罚”,并把这种茶会叫作“汤社”。至宋代饮茶风气更盛,上行下效,茶宴已遍行全国。明清以后,茶宴尤盛,公私茶宴更是寻常之事。大江南北,茶坊林立,三教九流,莫不有茶宴茶会。清人记载说:“上自朝廷燕享,下至接见宾客,皆先之以茶,品在酒醴之上。”

本文共4页 1234
[相关:茶话会]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成都日报] [编辑:成都热线 ]
延伸阅读
更多新闻
  • 热烈祝贺遂宁银行成都分行开业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四街158号
  • 热烈祝贺德阳银行更名长城华西银行
  • 热烈祝贺富邦华一银行入驻成都 富邦华一银行成都分行地址:人民南路四段19号威斯顿联邦大厦
成都热线官方微信号cdrxnet
成都新闻热线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西南网络旗下网站,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4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1015798号-1
西南网络 SWNIC.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