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交通巷零食摊的巨大诱惑 儿时深巷间 飞花逐梦闲
高老伯的隔壁是一个茶馆,生意兴隆。大清早,伙计将那些已见剥落的红漆木板一块块卸下,四壁便缺开两壁,成了半个露天的场子。喝茶的多是常客,茶碗自是传统的青瓷盖碗,壶也是铜的,柄磨得锃亮。伙计吆喝着五分的或一角的茶来了,一注滚水便随壶嘴点下去。茶香从四周的茶桌上蒸腾起来,在空气中弥漫。说书的早已端坐正中,惊堂木一拍,常常惊得路人驻足,孩童们蜂拥,担粪水的也会赶紧扔下挑子,挤进人群,伸脖咧嘴的憨笑着。在说书的口若悬河时,请赏钱的便趁机端盘哈腰穿行于茶客间。偶尔也走到围观的人墙边,听火巴眼儿的便有些窘,或往人丛后躲,或跟一帮凑热闹的小孩一哄而散。
小巷深处的琴声
巷子的深处却是幽静得很。独步于巷里,除了蜂戏蝉鸣,有时只闻自己的脚步声。雨天和夜间,则全是竹和树的碎语。在巷子的中段,除了著名画家吴一峰的宅邸独秀一枝外,吴姓和樊姓两家的虽较小,却保持了原始乡村的韵致。透过竹篱柴门,香气总是阵阵袭人。瞟一眼,但见桃啊橘啊杏啊什么的,在园中各自娉婷,显摆姿色。若是驻足片刻,总会获得沐浴后一般的清爽。我家所在的院门前,有四棵大槐树和一粗大的构树。春季我们荡秋千,槐花常常如香雪般地随风摇落,从头上摘下来放进嘴里,那是一种幽淡羞涩的甜;夏季,那些构果红艳如火,摔落于地上,就像岁月的泥印,年复一年地记录下那些逝去的率真与热烈,巷子因此不老。
巷子不知何时而得名,也不知何年成就了那样的规模。估计20世纪50年代以前,达官显贵可能不少,而后因为历史的变迁,跟巴金先生的故居一样,多数的大宅门演变为大杂院。尚未迁居的独门独户中,住有一个教钢琴的,跟我家一墙之隔。他的钢琴是我最早知道的一种西洋乐器。清晨或傍晚,每当明丽的音符溅过墙头,在宁静的空气中流转,心灵总是被浸润,充满神秘神圣和蔚蓝。在柚花绽放的时节,我常骑上靠墙的柚树,朝流溢着柚香的音乐张望,嗅吸,每每醉而忘返。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