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提督街到棉花街 老成都最繁华的地段
影院茶馆 热闹非凡
提督街的军影曾上演过京戏《十五贯》、川剧《白蛇传》等,播映过《白毛女》《智取华山》等国产电影片和苏联及东欧国家的《钦差大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华沙一条街》等影片。中央乐团和上海张慧生魔术团等也在这里演出过。戏剧、电影开演前,剧场门口和街对面都挤满了人。有忙着进场的,有在场外看海报、看闹热的。有时,门前还能遇见素颜的川剧演员之类,观众兴致就更高了,跟着撵几步,给同伴指一指说,快看谁、谁。当然,没有求签名、请合影的举动。有段时间,军影对门的刊刻店外悬挂一个宽约40厘米、高约50厘米的牌子,上刻“门人罗祥止治印”。大字左侧空白处又刻上一段奖掖的小字,署名白石老人。齐白石的徒弟!了得!门外常围着一些人看这罗祥止刻章。
晚上,店铺、餐馆灯火通明,消夜的购物的都聚集这里,几乎把街都扎断了。提督街口斜对军影,并排有两家前店后坊的炒花生米店,皇后花仁和苏打花仁,甜咸两种。甜为红衣,咸为本色,没有一颗脱了衣子。两分钱一袋,香脆可口。买袋花生边吃边看闹热,多惬意!
朝前走,以文化宫为中心,对门的沟头巷口有家可容一二百人的大茶铺。茶铺内一边是喝茶听评书、听唱金钱板的。有一些大人小孩围在边上站着听“战(站)国”。门口一堆人围着看“小神仙”算命,闹闹哄哄。茶客们各说各话,“瓜子香烟花生米”的叫卖声,叶子烟、纸烟的烟雾,构成茶铺的特殊氛围。茶铺右侧有家卖“鲜羹汤”的小铺子,生意十分红火。这鲜羹汤,汤鲜稠,味别致,分酥肉和烧牛肉两种,8分钱一碗。巷口右侧一家甜食店卖的红苕,在成都只此一家。大铁锅上堆着一座小山样的去皮红心红苕,个头匀称。它们用特制的冰糖和油料加工后,在电灯光下发出诱人的红亮色,售价不便宜。
巷口左侧有一家新宫毛肚店,一个小砂炉,冈炭火上架一小铜锅,锅内是豆瓣、辣椒及高汤熬制的卤水,毛肚、血旺、肉片、白菜等装盘。较之今天的火锅,“新宫”火锅就显得简单而寒碜了。不过,成都的火锅史,1949年后这一段大概还得从它说起吧。生意最火的是那几家红锅馆子和牛肉馆。入夜,馆子内热闹非凡。堂倌口齿利落,添汤、报菜、传菜,一路吆喝,把店堂营造得生气勃勃。顾客食罢,他只看桌面盘、盆、碗、盏,一边报价一边叠加,算得既快且准。

- 上篇文章:读《草堂物语》彭志强的诗歌地理学
- 下篇文章:金沙讲坛陈渭忠:蜀地治水话先贤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