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提督街到棉花街 老成都最繁华的地段
商业场两边是餐饮集中地,有竟成园、朵颐、回香等,还有咖啡馆。华兴街有悦来剧场,春熙路有三益公剧场、耀华西餐厅、龙抄手……
1958年春节,年货丰富,鲜肉、腊肉、腊鸡、干杂及各种副食品、百货用品摆满了商场、商店。商业场边的昌福馆辟成了名小吃一条街,成都市民戏称为好吃街。这是今天成都餐饮一条街、步行街的鼻祖。将金玉轩醪糟、洞子口张老五凉粉、赖汤圆、珍珠元子、铜井巷素面、钟水饺、龙抄手、三义园牛肉焦饼……都包罗其中。大年初一开街,人们穿着新衣赶来,这条崭新的街上熙熙攘攘,店内顾客盈门,好些人禁不住吃起“过街店”来(沿途吃起走,出了这家店又进那家店)。
看戏观影 享用小吃
总府街朝前走,横过打金街,就是棉花街了。两条街交界处是智育电影院。再往前走是群众京剧团。智育电影院门前有一大塑像,是那时少见的西方美人塑像。晚上和周日,电影院前特别热闹,新片上映更是热闹空前。老成都还记得当年上映《天仙配》《夜半歌声》的盛况吧?观众摩肩接踵,电影开映,场外还有不少人在钓票。一份拷贝,轮流送各影院。有时银幕一黑,观众就喧哗起来。赓即场内大亮,屏幕上打出一幅漫画,大书“送片未到”,画上是一个衣架上捆着拷贝、蹬自行车狂奔的送片员。正看得起劲的观众只有叹息。一般情况下,几分钟内就继续放映。
智育电影院正对棉花街口,有一家专营蛋烘糕的小店。十来个平方米,门前地上竖一牌子,贴一张五彩画纸,竖写:甜蜜味蛋烘糕。左下落:华西坝迁此。店正中横一长桌,桌左右各置一小砂炉,上搁黄铜小坦锅。一对中年夫妻分站左右,系无袖阴丹蓝长围腰。二人面白净,衣着干净。男店主脚穿自贡呢朝元鞋。让人一看,就觉得,嗯,是像华西坝来的。蛋烘糕摊开后,先用一小勺雪白的猪油打底,再顺次根据顾客需要舀上八宝或蟹黄的馅,甜味的还要加上白糖。然后用夹子一对卷,饱满的蛋烘糕放在瓷盘内端上桌。桌上摆一棕围桶包起的茶壶,内装热而清香的红白茶。这蛋烘糕8分钱一个,当时盐市口谭豆花的一碗面也就8分钱。
顺着甜蜜味往前走,又是一个大茶园,茶园边有好几家香油芝麻酱店。门口一大石磨,一口大铁锅,一个捣香油的瓜形长棒。石磨由四个盲人推着转。街对面,顺着智育电影院朝前走就是群众京剧团。剧场简陋,比不上西御街的成都市京剧团(前身是新声京剧团),但是有筱虎辰、刘荣升、赵健贞等名角。筱虎辰的《十八罗汉斗悟空》《哪吒闹海》,刘荣升的《济公传》,赵健贞的《杨排风》,都很叫座。

- 上篇文章:读《草堂物语》彭志强的诗歌地理学
- 下篇文章:金沙讲坛陈渭忠:蜀地治水话先贤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