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关注成都之善:让“平凡之善”滋养我们的心灵
这些凡人善举让人看到,善,一直都在,从未离开。现实中,我们往往会因很多所谓“新闻”,而生出失望来。明星的婚变带来舆论的狂欢,狗血剧情直指道德甚至法律的底线;师徒反目皆因利益而起,在公共空间争吵到尽人皆知;有人为了超车而拳脚相向,有人对受伤的孩子视而不见,还有人做起了碰瓷的生意、骗人的买卖……然而,那些“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判断,在成都街头一幕幕的温情中遭遇反例,套用最近正火的句式来说是,“人心犹在,不诉薄凉”。如此多自发的点赞也说明,我们多么渴望能廓清雾霾,让眼睛看到光、让心灵萌动爱,让善成为我们的精神滋养。
恰如这档节目的追问,你会怎么做?即便是面对迷路老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出坚定的回答。这个节目让人反思:我们是不是有太强的心理暗示,让自己相信道德已经贬值、善行已经破产,因而在小声的嘀咕中,给了自己背对着善走开的借口?我们是不是因为有冷漠和乖戾就不再相信人性,因而一边充满怨念一边过度自保,在一次次的迟疑与延宕中,让自己也成为沉默的一分子?或许,我们真的需要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多一点信心,真的需要向成都街头的这些热心人们学习,不能因为预设了恶,而忘记了善。
其实,节目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是“犹豫”。在大学门口,老人向一个女孩讨要食物。女孩有些害怕,把面包给老人后匆匆离开。不过,5分钟后女孩却回来了,主动请老人吃饭,还找到了老人家里的联系方式。最初的戒备、其间的犹豫,都可以理解;也正因此,最后的帮助才显得如此诚挚——那是思考之后的行动。女孩说,那5分钟里她想的是,老人是不是真的饿了,找不到家了,要不要过来看一下?相信,面对他人的困顿,很多人也都会有这5分钟的心路历程,只是更多人还需要克服惰性、战胜怀疑。普通人的善心善行,是我们社会最宝贵的资源。我们可以问“这个社会怎么了”,却不能不看到,这个社会还有更多的善、更多的美不能忽略、不容忘记。因为这当中,有着一种向上的力量,在悄然生长。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