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剖析温江区万春镇水稻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尝试 种水稻不再是“种稻草”
每亩400元到500元,甚至更少,这是过去当地农民在水稻种植上的收入。“确实是这样!”看到记者有点不敢相信的表情,同行的万春农技站站长王代根说,在温江的万春、永宁两个仍然从事粮食作物种植的乡镇,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大蒜。种植水稻的意义,一是可以产出供自家人吃的大米,最主要的,还是下一季种植大蒜需要覆盖稻草。对此陈健康感到遗憾,“如果能将稻谷打成米,价格能翻好几番。”但目前他的储藏条件不具备,只好草草将稻谷卖出。
陈健康的梦想在毗邻的和林村已经变成了现实。和林村是全省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核心基地,近两年成立了裕丰水稻专业合作社,将社员的稻谷收集起来加工成大米,还申请了“鱼凫尚品”商标,粗包装的大米就可卖到4.5元/斤。在和林村村委会旁边的产品陈列室里,记者看到了一盒标价为118元的礼品装大米。盒子里有5个小的独立包装,每个2斤,都抽成了真空。合作社社长李松祥告诉记者,这样的包装是针对那些家里人少、煮饭机会少的消费者。稻谷在经过加工和有针对性的包装后,10斤米可以卖到118元,价格是原来的10倍有余!
搞旅游接待
比卖农产品收入多
稻谷变成米,经过加工和包装增加了附加值,这只是万春水稻产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步。另一方面,和林村的水稻种植变得比过去“复杂”、环节更多了。
插秧的时节,要举行“开秧门”仪式。台上表演着古蜀国农耕场景,农民身着统一服装挑着秧苗来到田埂上,抛秧、插秧比赛,摸鱼、抢鸭子等周边环节,完全将城里来的游客吸引住了,他们感叹,“你们农村人才会玩!”
[相关:供给侧]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陈静 张志强 李娟 李颖] [编辑:成都热线
]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