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成都记忆 红房子里趣事多
自寻乐子 另类童趣
那年月的娃娃们真是“打得粗”,尽管既无电视可看,更无电脑可玩,但自寻乐子也能耍得“风生水起”。胜楼那一通到底的长长廊道,便给生活在这幢楼里的娃娃们带来不少另类的快乐。水泥浇筑的楼廊地板,平整光滑,简直就是巴适得很的滑道一条。若是脚蹬溜冰鞋,然后躬腰,摆臂,蹬腿,一用力,哗哗哗,便可从楼北端直滑向近百米外的楼南头。倘是初学或技艺欠佳,亦无须害怕,手扶楼栏,也能摇摇晃晃滑上很长一段。记得当时家住3楼18号的大强小强兄弟,就爱蹬着溜冰鞋从自家门口出发,直端端地向1号“进军”,滑轮过处,声震楼道。噪音扰民,不免引得邻居干涉,但兄弟俩仍乐此不疲。二强兄弟搬走后,楼道上清静了许久。不过,随后的日子里,仍不时有娃娃们“前赴后继”地上演着轮滑“闹剧”。
油篓街
开放式的楼廊优点是透光通风,但缺点也很明显——每遇夏日暴雨,那随风泼洒的雨水就会扑进来,搞得一地水湿,甚至溅进住户家门。然而,对于一帮青皮娃儿们来说,下雨天也不乏乐趣,哪怕风狂雨骤雷鸣,竟也跳颤得很,不思躲避,反倒齐扑扑挺立在楼栏前,一个个昂起脑袋扯起喉咙朝着天上大声喊叫:“下雨了,打雷了,天上的缸子打倒了!”如是再三,任凭雨水湿了头发湿了脸面湿了衣衫,常常惹来家长们的责骂。待得风停雨住,长长的楼廊上又是一番热闹景象:各人自扫门前水。尽管家长的责骂言犹在耳,精力过剩的娃儿们竟又躁动起来,或挥舞扫把清扫雨水,或端起水盆冲洗走廊,或操持拖帕擦抹地面,喳闹声中,污水与清水同流,如飞瀑直下,搞得满楼好似水帘洞。能在天要下雨,地要淌水这般寻常事中找到快乐,也算得是那个年代娃儿们的一大特质了。
[相关:成都历史文化]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温月] [编辑:成都热线
]

成都首本历史文化故事学生读物《我的成都》发布

洋玩意儿五光十色 成都人接触到许多“洋派”
皇城的王气随风而逝 成都恢复名都风貌

上世纪初四川邮政业肇始:有一天只卖出一分钱邮票

实业街区域考古成果亮眼 再证成都城市2000多年没有位移

80后小伙袁辰恺为成都设计“老建筑游”讲背后的故事
姚锡伦:君平街44号车行
“蜀郡”“成都”铁锸 成都铁器外销的证明
- 上篇文章:成都上周末秋意浓浓 这周气温将略有回升
- 下篇文章:成都成为全国9个开展专利保险示范的地区和单位之一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