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新发展理念正转化为城市建设发展生动实践 目标引领方向 蓝图催人奋进
“我们将认真谋划未来五年卫生计生的发展蓝图,迎接成都下一个‘黄金五年’。”回应民生关切,成都市卫计委主任谢强介绍,将推动“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普及,力争在2017年把成都建设成为四川省健康城市样板城市,在2020年把成都建设成为全国健康城市示范市。同时,合理布局市域优质医疗资源,推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十三五”期间还将投入29.95亿元实施基层医疗卫生硬件再提升,推动基层医疗服务“升起来”。
如何为社会“兜底”,筑牢民生大堤,让大爱阳光照亮每个角落?据市民政局局长张孝军介绍,成都市民政局建立了市、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关爱援助服务网络,并建立健全社会援助体系,主动发现、及时解决困难群众所遇困难,确保特困群体正常生活。在养老设施建设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今年还将准备建立67个社区养老院,72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床位13000张,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今年7月1日起,成都市将新增一个全新社保制度——长期照护保险。对长期失能人员而言,这无疑是一大福音。试点启动实施后,成都市近4万长期重度失能参保人员将直接受益,长期照护保险对其平均支付水平将在每月2000元左右。
这只是成都市社会保障安全网越织越密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今年成都市将加大力度夯实社会保障基础。具体而言,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养老金;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实现法定人员参保全覆盖。同时,健全城乡医疗保险制度体系,修订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施办法;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即时结算。健全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工伤保险制度体系;推进工伤预防试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夯实民生就业基础,成都市将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机制,促进就业机会更加充分、就业环境更加公平、就业能力进一步提升、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切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实现人人享有更高质量就业。
本报记者 徐璨 李霞 胡清 缪梦羽 宋妍妍 摄影 马丁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