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友吐槽《舌尖上的中国3》食物少了故事多了 冲着美食来结果买了口锅
回应
美食背后的文化 才是《舌尖》的根
对第三季的表达方式、拍摄对象的选择等,《舌尖3》主创团队回应称:若导演组一开始追求的就是“相同的味道”,那大可模仿第一季来制作,这无疑是最简单省力的办法,风险也是最低的,“在明知创新是冒险的情况下,导演组还是决定冒险一搏。就算冒险,也要对美食文化的创新表达进行探索。”
《舌尖3》总导演刘鸿彦表示,“大家都说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这个博大精深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不仅仅是食材是怎么切的,怎么做的,背后肯定有更深层的东西。我们希望在呈现食物是怎么做的同时,把背后的东西挖掘和呈现出来。”
观众的审美与期待在不断上涨,也给第三季的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播出时,全国仅有四五十档美食栏目,而现在,大约有四五百档美食栏目在荧屏活跃着。还有“寻味”系列、“味道”系列、“一城一味”系列等几乎覆盖每一个省市的美食纪录片,简言之,美食纪录片的市场环境,已不可同日而语。
刘鸿彦称:“美食背后的文化和文明,才是《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的根和魂。第三季不仅诠释中国的美食和人,也尝试去理解其所根植的文化沃土与时代的流转。”
业内
兼顾美食与创新 经典IP方能烹出新味道
近年来,国产纪录片口碑回升,诸如《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心意之作,常常给观众以惊喜。同时,观众对于纪录片的审美需求也日渐提升,不管是叙事方式、视听语言,甚至解说词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前两部舌尖的好口碑后,观众对《舌尖3》有着更多的期待,甚至变得严格苛刻,这也让制作方有更多的压力和动力来创作作品。
其实,不少观众对于《舌尖3》的吐槽,还是因为爱得太深。而事实证明,不管观众怎么“吐槽”,《舌尖》整个IP依然拥有众多的流量。不管是章丘铁锅、周口逍遥胡辣汤、宁德屏南传统药膳、泉州美食石花膏,还是四川泡菜等,都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也让不少人有了更多想要亲口品尝的美食清单。
成都某科技公司的销售员王先生是“舌尖”系列的忠实观众,他告诉天府早报记者,“作为一个吃货,看美食纪录片最想看的就是美食。虽然本季槽点很多,但看了后还是被‘种草’了,想要去厦门吃沙茶焖牛肉。”
从第一季到第三季,《舌尖》已走过了6年,未来将如何在满足观众挑剔的胃口与创新之中找到一条平衡点呢?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天府早报记者,“即便是透过美食看背后的故事与文化,也不要轻易降低美食的比重。毕竟对于吃货而言,有美食能舔屏就是最大的慰藉。在美食、文化、创新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考验着未来《舌尖》团队的手艺。”天府早报记者周琴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