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公共教育资源
向农村倾斜
记者:对农村学校的支持是怎样做的?
吕信伟:在统筹考虑城乡教育公共服务的基础上,我们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补足农村短板。一是确立了“支持城区、补助近郊、扶持远郊”的经费支持原则和“以市为主、分级承担,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经费分担原则,推动财政投入向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倾斜。二是设备设施向农村倾斜。三是教师培训、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定向农村倾斜。四是保障向农村教师倾斜。
记者: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又怎样解决?
吕信伟:我们推进了教师管理的一体化。2004年,全面推行教师支教制度。2007年,开始实施“成都市高校毕业生支教计划”,4年内累计招募2071名教师支持农村教育。2008年,探索变“校管校用”为“县管校用”的教师管理体制改革,以解决教师待遇和教师住房为基础,推动教师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流动。2009年,启动成都大学每年招收培养100名定向免费师范生工作。2010年,开始实施“常青树计划”,由市政府出资,每年面向全市招募名优退休教师,到远郊区(市)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担任学监、导师、把关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