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愁销路
珍稀林形成增收产业链
记者转了转,发现销售商逐渐多了起来,珍稀林完全不愁销路。省内外来的销售销不仅上门收树,连各种商品林销售运输手续也包办了,不让种树人操心。尽管如此,当地林农同样不急于销售,以种银杏树为例,一般种植5年,胸径在10厘米左右,约售价300元一株,但如果等两年,长到了12或15厘米,售价则分别高达500或1300元一株,让林农找到了增收的窍门。尽管在惜售的情况下,不在少数的林农去年、前年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
除了金星乡,在大邑县悦来镇朝阳村、斜源镇三元场等众多山丘区,目前建成了一条珍稀林增收产业链。据悉,目前该县建起了5000亩珍稀林示范基地,并带动林农共计发展起了4万亩的我市规模最大的珍稀林产业基地。该县拟用5-10年的时间,按规划主要在安西走廊两侧和主要旅游景区周边,再新增4万亩珍稀林。
大邑试点
今年建设400多亩珍稀树种苗圃
记者同时获悉,目前大邑县珍稀林发展模式成为我市典型,有望全面推广。为推动珍稀林发展,当前我市正拟加强乡土树种优良种质资源普查、保护与推广,对收集的濒危乡土树种种质资源进行异地保存。由成都市林业园林局牵头,组织专业人士收集本土树种的种子,建立乡土树种优良种质资源的保护库。通过实验分析,找到本地优良品种,通过推广,让成都造林更多用本土优良树种。成都市林木种苗站目前正在大邑县试点建设珍稀树种苗圃,今年计划建400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