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伍松乔:近代史不能不提巴蜀报业第一人宋育仁
2012-12-24 16:24:16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新学巨子,领风气之先

  记:王闿运主张 “通经致用”,宋育仁、廖平深受影响。宋育仁在尊经书院中了举人,他的才华受到“争揽名俊”的光绪帝师、户部尚书翁同龢及工部尚书潘祖荫等赏识。

  伍:1886年,29岁的宋育仁入京会试,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89年任翰林院检讨。翰林官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是皇帝的文翰秘书和侍从。思想活跃的宋育仁在被顽固派控制的翰林院难展才能,他心目中,诗词八股不过是雕虫小技。他写成领风气之先的《时务论》《时务论外篇》,阐述变革主张,倡言向西方学习,提出“君民共治”,引得朝野注目,因此被人们称为“新学巨子”。维新思想名家陈帜说他“谈新政最早,治经术最深”。

  记:1889年,朝廷举行光绪帝亲政、加冠、婚庆三大礼,激发了维新派的政治想象与热情。宋育仁献洋洋二万余言的《三大礼赋》,光绪颇为赏识,命翁同龢引见,宋对光绪产生知遇之情。

  伍: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国人群情激奋。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推动、组成中国第一个维新改良政治团体“强学会”,宋育仁积极参会。会员推举数人负责日常事务,梁启超为书记员,宋育仁为都讲,主讲“中国自强之学”。但强学会遭顽固派弹劾被迫解散,宋育仁又上书,率先提出改革财政、废科举、改学校等变法措施,遭到顽固派的阻挠。有“管子天下才,诸葛真王佐”之誉的宋育仁,纵然志向高远,终究怀才不遇。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被害,宋育仁也遭罢黜,从四川解职后返回北京。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那次民族灾难中一个严重的伤口竟被忽略,那就是火烧翰林院。翰林院以巨量藏书著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图书馆,藏有卷帙浩繁的各类古版善本、万卷册《永乐大典》和七万九千卷的世界最大学术丛书《四库全书》底本。翰林院内墙与英国公使馆紧连,一场大火将辉煌建筑焚毁,数千万卷善本化为灰烬,中国古籍文化的损失永世无法弥补。宋育仁逃往西山避难,满腔激愤、悲凉,虽然如此,他仍急如星火地赶往西安与出逃的朝廷会合,期待有所作为,但终究还是失望。

本文共5页 12345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蒋蓝
点击阅读更多【四川报业】新闻
伍松乔:近代史不能不提巴蜀报业第一人宋育仁
[下篇文章] 成都地铁1号线“刀片客”被抓现行 曾被判入狱14年
[上篇文章] 著名当代艺术家何多苓携学生成都K空间办师生展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