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点击2中心城区落户【提案人】:成都市政协委员何立新【案由】:目前成都市的外地人入户主要有六种渠道,其中购房入户比重最大。但这种入户方式实际进入成都的大多是老年人,是非生产性人口。因此,从优化入户人口结构的角度看,需要对现有入户政策进行调整。
【建议】:合理设置外来人口入户指标,包括年龄、学历、社会保险、住房、专业、行业、毕业院校、和谐劳动关系、社会服务、表彰奖励、投资纳税、无犯罪记录、有居住证、社保缴纳凭证、劳动合同等,以及参与献血、参加义工、慈善捐赠等,并量化到具体分值,累计达到规定分值就可以申请入户;每年设定一定数量的积分入户指标,在符合入户标准的申请者中择优入户。
三圈层产业与生态共融错位发展求突破□本报记者 张彧希2014年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投促委副主任陈赋特意提到了一个数字:落户蓉城的252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已经有13家主动“寻路”三圈层。
三圈层,8个区市县,占地面积近全市的70%,经济总量比例却不到20%,被定位为市域经济的“尾雁”。8个县(市)既要提起“菜篮子”、“米袋子”,又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阵地,同时要兼顾“兴二优一”,担负着承接产业转移、吸收先发圈层溢出生产要素的使命。
虽然底子薄,但发展的空间广、潜力大——这是成都市对三圈层的基本研判。在新一轮竞速追赶中,部分县(市)的个别经济指标已经逼近二圈层。
如何错位发展形成特色,产业与生态、错位与竞争,是个绕不开的课题。
潜力巨大但底子尚薄2013年岁末,总投资1.75亿元的东丽塑料(成都)有限公司在新津正式开业,其母公司日本东丽集团是一家全球综合化学企业。在落户新津的企业清单中,“世界领先地位”、“全球行业龙头”等字眼已不再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