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成都将允许250米以上建筑 城市天际线有望刷新
2014-02-08 09:11:12  |  新闻中心 成都楼市房产资讯 

解读

“规定得如此细,可以说为六湖八湿地周边建筑划定了设计红线,没有丝毫商量余地和变动空间。”成都一家大型建筑设计单位设计师如是评价。这是成都首次明确了临水、临生态用地街面建设用地的建筑平均高度,比原先各建筑设计单位参考的“成都规划红皮书”严格得多。核心是为了保护生态绿地资源,让更多人可亲近和享受上述生态资源。

背景

据了解,我国城乡规划法等法规明确,国家风景名胜区内禁止修建商业建筑;城市公共绿地周边空间也尽量修体量小的建筑,严控周边建筑的数量和规模。

解读

“从实际情况看,过去仍出现了商业建筑侵食城市公共绿地的情况,”一业内人士表示,导则出台无疑强硬地落实了相关规划法规,卡死了任何钻空子的行为。由于此前没有明确划定红线,公共投入不足时,政府会采取和开发商合作,由开发商出钱修公园再在周边修商业住宅的情况,让原本属于公众的绿地“变相”成为小区的私家花园。

规定

导则中提到,建筑色彩控制需遵循“整体协调、局部统一、突出特色、展现风貌”原则。依据成都现有建筑色彩特色,整体色彩控制按照三类进行引导:灰色主导、暖黄色主导、砖红色主导,慎用黑色主导。

解读

“这可以看出,成都引导建筑的色调采用偏暖色调子多一些。”袁钢说,成都是千年文化古都,在历史文化区域,灰色的运用与历史古迹相得益彰,不出挑而且典雅稳重。暖黄色用于高层写字楼,凸显时代气息;而用于高层住宅外立面,则有温馨的感觉;砖红色则强化了时代特色和活跃氛围。至于慎用黑色,则是因为黑色主导的建筑在中心城区出现,容易造成突兀和压抑的感觉。

建筑以人为本更加重视人的感受规定

在新版导则里,引导公共建筑重视人的感受。提出在建筑底层在材料、表皮、配色、质感、细节、肌理尺度等方面应重视人的感受,近人部分处理应丰富、细腻。以钢、木材塑造近人尺度的细腻质感,以构筑物、座椅划分空间。

本文共5页 12345
来源 华西都市报  |   作者 罗琴 赖芳杰
点击阅读更多【建筑】新闻
屏山县中都镇建筑达人胡天洲修桥梁的标准建房 4年才搭了个框架
成都市中心城区优秀建筑项目方案评选会让城市更“有品”
成都拟实行总承包企业发放农民工工资 鼓励本地企业“走出去”
成都将允许250米以上建筑 城市天际线有望刷新
[下篇文章] 雨雪致成都10趟列车晚点 车站增发公交大巴方便旅客
[上篇文章] 成都直飞美国旧金山航线6月11日开通 多条国际航线将加密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