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唐中六:梳理巴蜀琴学发展史 可以追溯到伏羲
2014-03-31 09:33:11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结缘古琴:边学琴边研究琴学

最早接触古琴,是在喻绍泽先生进四川音乐学院后。在学校念书时我就爱去听喻老师弹琴,后来和喻家同住学校宿舍怀园,听他弹琴的机会更多了。一听喻老师弹琴,心就静下来了。喻老师虽然名气大,但总是平易近人,很有修养。他一生伴随古琴,把琴心和人心、琴德和人德结合得很好。

1977年,我到成都市歌舞团(后来的市歌舞剧院)任团长。有一年去北京参加全国音代会和文代会,深深体会到民族音乐的重要,想在四川建民乐团,得到吕骥、李凌先生大力支持。经多方努力,成都民乐团1985年成立。1988年吕骥先生来成都调研,他建议西南地区应有自己的民乐团,应好好扶持古琴。我从那时开始注意古琴的研究。

做音乐我是科班出身,搞学术研究可真是个“草根”。看到当时古琴不景气,希望能做一些推动。读了些琴谱、琴书后,我萌生一个想法:用一本书梳理四川琴派,从琴史学的角度理清巴蜀古琴传承发展的脉络。

为了搜集巴蜀琴艺的文史资料,我遍访古巴地和古蜀地。古琴是文人的心爱之物,所以关于古琴的典籍文献特别多,除了历代琴谱,我查阅了上千部古代典籍和各朝史书、笔记小说。

喻老师对我影响很深,但我具体学琴,是跟喻老师的外孙曾成伟先生学的。曾老师对我非常好,背着琴骑自行车来我家给我上课,那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已开始古琴的调查研究了,一边学琴一边做琴学研究。除了文献整理,我花五年时间走访了60多位琴家。2005年,我决定把已有的研究呈现出来,这就是《巴蜀琴艺考略》这本书。

本文共4页 1234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成都日报
点击阅读更多【巴蜀琴学】新闻
唐中六:梳理巴蜀琴学发展史 可以追溯到伏羲
[下篇文章] 张世红首次个展禅心墨韵 飞动与静息的生命美学
[上篇文章] 宽容:两种漂泊,一样乡愁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