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
开启社会管理创新“成华模式”
老工业城市搞社会管理创新,该如何破题?
成华一直在思考。
社团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开始得到充分重视。这,源于历史经验:成都“东郊惠民工程”实施进程中,成华区积极发挥社区居委会及原国有企业工会、团支部、家委会等团体的作用,1年半内完成8.6万居民的整体搬迁和返迁安置,未引发一起集体纠纷事件。“这在让我们充分认识社团组织作用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启示,这也是我们在推进‘北改’和老旧院落改造中始终一以贯之的。”成华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
实践证明,社团组织在“成华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1年底,为推动“北改”,发挥社区自治联合会、社区文艺协会、社区爱老促进社等组织作用,在不到1年半的时间内,实现辖区“北改”范围内4.3万居民和市场经营户的和谐搬迁;
——2011年至今,采取“先自治、后整治”方式,发挥“社区网格”及院落自治小组、居民院落兴趣协会、社会环境自治协会等作用,全区提前1年完成全区485个老旧院落的改造。
在推进城市进程的今天,院落越来越成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自治单元。基于这一判断,再加上对社团组织上成熟发展经验,去年7月,成华区以“院落+社团,政社互动”为主题,向国家民政部申报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其中,“院落+社团”成为该区探索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