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中国国家地理:成都大邑安仁古镇 蜀中公馆王国
2014-04-20 09:56:36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安仁本地居民,习惯将修建较早的刘氏祖居、刘文彩公馆、刘文昭公馆、刘文成公馆连成片的建筑群称作“老公馆”,将修建较晚的刘文辉公馆称作“新公馆”。

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的刘氏祖居,是一座典型的川西农家院落。刘公赞与妻高氏在此经营30余亩田地和一个烧酒作坊,生养了刘文渊、刘文运、刘文昭、刘文成、刘文彩、刘文辉六兄弟。正屋前为晒坝,整个建筑以传统的四合院沿东西轴线布局,为三进院落,有房20余间,具有浓郁的川西民居风格。刘文彩父母的寝室、堂屋、佛堂、灶房,都按原样保留着。

刘文成、刘文彩和刘文昭的公馆就围绕祖屋兴建。刘文彩公馆是其中最大的公馆,占地面积12306平方米,建筑面积6571平方米,共有27个天井,205间造型各异的房屋。公馆正门东北朝向,是一座不规则的封闭式和多院落组成的近代公馆建筑群,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后期,1931年初具规模,后又经过十多年的扩建和改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以刘文彩公馆为代表,整个安仁的公馆建筑都在细节上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漫步在安仁公馆群落之中,除了象征富贵的牡丹、象征长生的仙鹤、象征福禄的蝠和鹿、象征文武双全的兵书宝剑,还时常在柱顶和垂青的檐下见到象征发财的灰塑白菜。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民国年间的乡绅社会,感受到乡绅生活的气息。

安仁另一个公馆集中的区域,是被当地人自豪地称作“公馆街”的树人街和裕民街。

走在公馆街,石板路的两侧是四川古镇司空见惯的木板门拼接的铺面,偶尔经过黑漆的大门,却不见公馆。其实在这条街上“隐居”着8座公馆,高大的门楼深藏在寻常铺面的黑漆大门和狭长甬道的后面。这些公馆往往有三进甚至四进院子,相互独立,横向并排,公馆间有围墙隔开,便于防火防盗。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黑漆大门两边可辟为临街的店铺,店铺的深度,几乎与甬道的深度相当。公馆院内,种着柚子树,“柚子”谐音“有字”“佑子”,有多子多福之意;种着金桂(即桂花),有“金贵”、金玉满堂之意。

公馆的设计,是主人气质和修为的体现。推开树人街48号的黑漆大门,站立在门口,抬眼望去是一座简洁的弧形拱门。透过拱门看公馆的大门,巴洛克风格的大门仅露出顶部,和拱门重叠在一起形状酷似中国古代的“将军盔”。刘元瑄是刘文渊的长子,曾任二十四军代军长,他将此设计解释为“开门一步见将军”,意在表现他的平易近人。因为远离人口稠密的区域,李育滋公馆在安防设计上独具匠心,公馆主楼的东面,倚山墙建造了一个阁楼,有木楼梯连接。站在阁楼上,公馆外的情况尽收眼底。李育滋公馆的院墙上设置了多个外小内大的枪眼,院墙外挖有深沟。公馆的外墙和山墙顶端,沿用了川西常用的双面抹灰的“鹰不落顶”,利于排水的同时,还可以防止“翘杆儿”用挠钩攀爬或在墙头上行走,整个公馆如同一座城堡。

裕民街的尽头,有一座三层的洋楼,街道从洋楼的“城门洞”穿过。这座名义上是“同庆茶楼”的建筑被当地人称作“袍哥楼”。当年,刘文彩以当地袍哥为基础,在安仁镇建立袍哥组织“公益协进社”,总部就设在此,并很快在川西、川南、西康等地,建立起360余个分支社,号称“十万兄弟伙,一万多条枪”,是一股当时连国民政府都不敢小觑的势力。

本文共3页 123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吴志雄
点击阅读更多【安仁古镇】新闻
大型音乐剧《我是川军》落户安仁音乐小镇
“多彩古镇”填色大赛暨大邑旅游品牌双创宣传成果汇报活动在安仁古镇举行
“多彩古镇”填色大赛暨大邑旅游品牌双创宣传成果汇报活动在安仁古镇举行
林莉群:走进安仁镇旧 穿越时光之旅
彼岸蒹葭:安仁的味道
安仁百年古镇产业转型升级 全国首个文博小镇大幕拉开
安仁百年古镇产业转型升级 全国首个文博小镇大幕拉开
穿上旗袍去安仁活动再掀“中国风”将持续到5月15日
中国旅行者大会CTF3月4日在安仁古镇启幕
安仁古镇掀文化特色旅游风潮 博物馆小镇的国际化实践
[下篇文章] 澳门大学等6所高校来内地揽才高考过二本线即有机会被录
[上篇文章] 2014年省级防震救灾综合演练 冕宁“强震”成都消防飞豹救援队驰援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