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一核、三轴、一环”的城镇空间格局
在《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对经济区的城市群布局作了阐述——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重要交通通道为纽带,促进城镇、产业向“点—轴”集聚,优化城市群空间布局及形态,规划了城镇空间格局、区域综合交通布局、产业空间布局等,强化成都发展核心,拓展成德绵眉乐、成雅遂、成资城市轴线,培育绵雅眉资遂城市环线,优化完善城镇体系结构,推进形成“一核、三轴、一环”的城镇空间格局。
推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
“在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公共服务配置、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加快推进一体化发展,实现城市群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城市群整体实力。”规划中对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作了专门的描述。
按照“推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的要求,经济区内8个城市将建设以提升城市群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多方合作,共同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加强跨区域生态工程建设,共同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石漠化综合治理和长江流域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以岷江(含大渡河、青衣江)、沱江、涪江流域为重点,联合开展水污染治理。加强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布局建设区域性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集中处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构建城市群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信息沟通、联合执法、重大环境事件协调处理机制。
共饮水
跨流域治理
水环境保护合作走向深入
流动的水域,灌溉着成都平原的土地,滋养着这里的百姓。如何实现跨区域的水环境保护?从饮用水源的跨区域协同保护到两江流域的共同污染防治,在成都平原经济区的环保合作中,探索水环境的保护已经不断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