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过去,这儿就是块烂泥地,大家都抢着在上面种菜、养鸡。”走过围满了群众的乒乓球台、单双杠,唐恽用脚尖点了点铺在草坪中的青石小路,提醒记者这里曾是个脏乱冷清的“三无院落”。
变化得益于温江区公平街道推行的以系统治理促“三无院落”整治的思路。温江区公平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说,不同于过去街道办“自说自唱”式的管理模式,如今,随着院落议事会、监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成立,街道社区与群众形成了良性互动,形成了“相互搭台,好戏连台”的共同治理格局。
从管理到治理,换来的是治理效能的不断提高。这使得街道社区干部们有了更多的精力,将工作重心放在更加精细化的服务上。随着“三无院落”焕然一新、租金上涨,过去搬出去的居民也纷纷上演着“候鸟归巢”。
院落征名
一次基层治理的尝试
沪苑,地处温江区公平街道长安路122号,前身是半个世纪前从上海内迁入川的国有企业——长江机床电器厂(简称长电厂)家属院。2003年,长电厂宣告破产。没有了专人的打理,这家厂子的家属院渐渐地成为一个无门卫、无物业管理、无管理组织的“三无院落”。昨日,记者来到这里,探访这一老旧院落从管理到治理的嬗变之路。
“路面坑洼,房顶漏水,化粪池堵塞……环境很糟糕,大家都等着街道办、社区出面来管。”公平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说,然而,当社区开居民代表会协调解决时,每次都是那几个熟面孔,要是说到“凑份子”,这会就没法开。
“感觉就如同在舞台上自说自唱,而大家却在台下望着你,都累。”公平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说,为了改善局面,街道和社区牵线搭桥,为院落联系高档楼盘物业公司,指望通过结对帮扶的管理形式,恢复小区昔日的活力。然而,没过多久双方却一拍两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