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电厂家属院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源于社区发起的一次为院落征名的活动。“社区干部发动居民共同参与商议,最终都同意取名叫做‘沪苑’。”唐恽已在沪苑住了23年。她说,在长电厂家属院的96户常住居民中,长电厂前职工占到了80%。正是从这个不起眼的征名活动开始,院落居民们找到了落地生根的归属感,街道社区干部也深刻理解了系统治理的治理效能——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随后,一场以自治促整治的系列行动在沪苑启动。为了促进院落整治有序和长效治理,沪苑建立起由居民选举产生的自治组织。经过多次开会决议,“沪苑”议事会和监委会终于成立。今年3月,唐恽也被推选为业委会小组长。唐恽清楚地记得,为了改变花园杂草丛生的状况,以及院子里更多更切实的民生问题,院落曾多次召开群众坝坝会,制作整治方案宣传册子。
沪上风情
全院居民共同打造
业委会成员梁志勇说,根据前期居民群众讨论形成的整治方案,公平街道办出面组织硬化了路面,改建了花园,并增设了健身等活动设施。不仅如此,停车位也重新得到了规划,院墙安装了防盗伞网,下水道彻底告别了堵塞。如今,唐恽已当选业委会小组长两个月,但物管费无一户拖欠。“拿到这物管费,我的心情特别开心。这不仅表示大家相信我,也说明大家都希望把这个老院子治理得更好。” 唐恽说,如今,这个原来的“三无院落”焕然一新,连月租金都涨了100多元。“以前都想搬走,现在都想住进来。”
“我们不但要改善居住环境,还要打造更高质量的人居环境,让群众感受到家的温暖。”温江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杨满荣告诉记者,作为成都二圈层“三无院落”整治试点区县,温江区将文化和人文关怀融入院落整治工作,“沪苑”所在的五个小区就以“孝和信”为主题进行连片打造。整治的依据,就来自群众的意见。
院落改造中,街道和社区就打造院落文化墙征求大家意见。“我们小区叫‘沪苑’,就应该有些沪上风情。”家住小区2栋4单元的梁志勇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居民们商量半天,提出想把上海的老照片以及老长电厂的产品、成就等方面的内容放在文化墙上。许多居民还拿出了自己保存多年的老照片——外滩、弄堂、月历女郎,老上海的风情一下勾起许多居民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