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中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报告:成都“最不健康”
2014-05-07 09:44:15  |  新闻中心 成都商界财经消息 

蓝皮书建议,东部地区城镇化要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健康状况为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尽快完成棚户区改造、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和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和促进产业升级、重视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快城乡融合和一体化进程等。

中西部地区要以推进1亿人口的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为重点任务,包括培育发展1~2个全国性城市群和若干个区域性城市群,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着力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宜居美丽城镇,加强道路、交通、管网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增强中西部城镇对集聚产业和人口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国家行政学院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黄锟对记者表示,城镇化健康状况的规模特征表明,我国已经形成的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空间布局基本上是合理的。

黄锟认为,今后要继续以中心城市为内核,培育发展全国性、区域性大都市圈和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心大城市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黄锟说,我国城镇化健康状况的人口密度特征表明,只有具有适度人口密度的城市,城镇化健康状况才是最好的,城市人口密度过大或过小,城镇化健康状况都不会太好。

蓝皮书建议,对于人口密度超过2万人/平方公里的城市,要注意加强城市新区建设和功能区的规划整合,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均衡布局,调整和控制人口密度;对于人口密度不足0.5万人/平方公里的城市,也要注意通过城市产业发展、功能区的规划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重新布局,增强城市的集聚功能和人口密度,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

本文共2页 1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   作者 章轲
点击阅读更多【城镇化】新闻
四川省统计局调查农民工不愿“农转非”首因 城市生活成本高
四川省统计局调查农民工不愿“农转非”首因 城市生活成本高
培育区域中心城市成都面临双重机遇 四川5市10县开展省级海绵城市试点
青白江区弥牟镇深化改革 在城镇化进程中保障民生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 全面放开成都之外城镇落户限制
集约发展是关键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成都如何选择?
2015四川省城镇化工作会议 到2020年四川省城镇化率达54%左右
四川城镇化工作会确定棚户区改造等2015年重点工作
成都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小规模 组团式 生态化
[下篇文章] 第三届中国(四川)国际茶博会今日在世纪城会展中心启幕
[上篇文章] 成都21路公交车改道:明起取消红星路广场南站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