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成都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小规模 组团式 生态化
2014-07-02 21:47:48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成都生活 

城镇化的进程并不是城进乡退的抉择,而是城乡一体化的呈现。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应顺应自然、注重历史文脉,保留农村与城市的功能性差别,因地制宜地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让乡村情感有承载依托,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

在这场“守护乡愁”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成都给出的答案是:创新打造新农村综合体。具体而言,坚持“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和“四态合一”,在城镇规划区外,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理念建设新农村综合体。

近日,成都开展“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再度发力,《关于推进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从规划选址、风貌设计、集约节约用地、产业发展等方面,为加强我市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提供指导和参考。

按“小组生”理念建设新农村综合体,不割断历史文脉的传承,不伤害自然生态的禀赋,因地制宜,不搞千篇一律,保留乡村的特色和味道,保留我们记忆中的童年时光。居住条件改善了,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让生活便利了,但原来的树林、道路、沟渠还在那里,我们从小生长的那个村落并没有消失。这样建设出的新农村综合体,完全能够守护我们的乡愁。

本报今日特摘取我市各区(市)县建设“小组生”新农村综合体的若干典型,以达到交流经验、共同推进的目的。

本文共11页 1234567891011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赵一
点击阅读更多【城镇化】新闻
四川省统计局调查农民工不愿“农转非”首因 城市生活成本高
四川省统计局调查农民工不愿“农转非”首因 城市生活成本高
培育区域中心城市成都面临双重机遇 四川5市10县开展省级海绵城市试点
青白江区弥牟镇深化改革 在城镇化进程中保障民生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 全面放开成都之外城镇落户限制
集约发展是关键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成都如何选择?
2015四川省城镇化工作会议 到2020年四川省城镇化率达54%左右
四川城镇化工作会确定棚户区改造等2015年重点工作
成都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小规模 组团式 生态化
[下篇文章] 成都经开区东拓区全球最大特种石墨制造与加工项目全面开工
[上篇文章] 中国新津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新闻通气会: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有望永久落户新津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